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側記:以己為橋 溝通兩岸 香港中通社廈門6月14日電 題: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側記:以己為橋 溝通兩岸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 春去夏至,生機勃發;海峽淺淺,情誼深深。6月14日,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在福建廈門如約而至。 這是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歷年來,海峽青年論壇不斷豐富創新兩岸青年的交流方式,向台灣青年打開認識大陸、了解大陸的窗口,讓他們對大陸的想象與期待變成現實可感。 今天,兩岸青年再次相約鷺島,共赴這一年一度的盛會,談合作、話發展、促交流。 “如果青春不想留白,想要尋夢,就到這裡來。”台灣著名節目主持人、擔任本次論壇觀察嘉賓的江岷欽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如是說道。他寄語台灣青年,來或不來大陸,都由自己決定。但如果來大陸可以找到更多的機會與希望,則千萬不要猶豫。 國家做後盾 以己為橋樑 在福建如火如荼推進的鄉村振興事業中,台灣青年是一支活躍力量,楊于萱就是其中一名。2019年,楊于萱帶著台灣的社區營造理念,進駐到廈門天竺山麓下的過阪社區。 “來廈門三個月我就做了決定,把我的先生一起‘拐’過來。”楊于萱笑言,這裡的工作生活環境非常好,加上有兩岸的親朋好友幫助,她可以安居樂業。 2022年,楊于萱組建了新的兩岸團隊,把鄉村振興事業的版圖設計帶到了福建大大小小的角落,將村莊的人文、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村民們增加收入。 現如今,有越來越多台灣青年被楊于萱“拐”過來,投身大陸的鄉村建設。“祖國是我們最強有力的後盾,而我們也應當以己為橋,溝通好兩岸。”楊于萱說,這是她們這一代青年的神聖使命。 青春接力 跑出最好成績 賴彥君是湖北省首位台籍執業律師,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其從小夢想。如今,夢想照進了現實:她成為了身兼大學教師、律師、調解員、公益普法志願者等多重身份的“法律教育工作者”。 在長時間的兩岸法律服務中,賴彥君發現了一個很常見、卻不能忽視的問題,那便是兩岸用語的不同。兩岸用語的不同,容易導致合同出現歧義,結果就是官司打了一次又一次。 因此,為台胞提供法律服務的時候,賴彥君會注意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促進有效溝通,從根源上消除誤會;二是講政策解疑惑,根據不同群體、不同行業的需要,講解中央及地方的相關政策,從情、理、法上提供真正幫助。 “在我之前,有很多台青在兩岸交流領域發光發熱,如今這個接力棒交到我手中,我將實現他們未完成的夢想。”賴彥君說,這場接力跑,兩岸青年從未停下腳步。她們會一起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奮力跑出最好成績。 “青春一路向前行,兩岸融合大復興。”論壇尾聲,江岷欽即興賦詩,既緊扣本次論壇“青春”“復興”的主題,也為兩岸青年交流所迸發的無限可能落下完美註腳。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台上的兩岸青年嘉賓攜手演唱《明天會更好》,台下與會觀眾揮動手臂表達對歌詞的共鳴:隔海相望是現在,無限可能創未來。只要青年常來常往,兩岸一定明天會更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