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統會展業擁抱科技發展 香港中通社7月15日電 題:香港傳統會展業擁抱科技發展
香港中通社記者 譚暢 暑期臨近,香港又迎來了各式精彩的展會,特別是遠近盛名的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舉辦打響下半年的會展業頭炮。而這一次我們看到,傳統會展業也在主動擁抱科技發展。 今年的書展現場,設有AI劇本變奏互動裝置,市民遊客可根據自己想像輸入指定關鍵字,從而生成經典電影的新畫面和劇情。傳統展覽模式與高新科技相結合,不由令人感慨香港會展業的巧思。 “對於會展業來說,科技是不容忽視的一個趨勢。”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坦然承認了這一點,“不過這並非意味著要因此而停滯傳統會展業務的發展。” 那麼,傳統業務為主的香港會展行業,該如何迎接並擁抱科技的發展? 張淑芬說,香港貿發局正力圖將科技融入會展行業,使二者達至相輔相成的地步。她舉例,疫情期間,參展商和買家難以做到面對面交易,貿發局便將AI技術融合進展覽平台,誕生了“展覽+”的新模式。 不過,僅有線上展覽並不足夠。張淑芬表示,對會展業而言,“一個實地的展覽是不可替代的。” 在她看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交流和信任,需要通過面對面來更好地傳達,這樣溝通較線上更有親切感和信任度。貿發局此前亦做過相關調查,並收集展商與買家的意見,當中多數人反映“不能把展覽僅放在線上”。因此,貿發局把“信任度”的相互獲取,加進了實體展覽裡。 張淑芬從商業角度,分享如何“另闢蹊徑”。“展覽最重要的部分是商貿配對,如果我們把商貿配對透過網絡、AI去做的話,精准度、成功率大大提高。”張淑芬在“展覽+”新模式下,將為期三四天的實體展,延長至前後一個星期乃至一個月,時間跨度覆蓋實體展和商貿配對。 貿發局亦提供“配對易”平台,通過AI能把買家和參展商的重要關鍵詞跟貨品進行商貿配對,方便一些無法在香港當地完成業務的買賣雙方,通過視頻形式配對洽談。 張淑芬以早前舉辦的香港珠寶為例,香港參展商碰到不能來港的日本參展商,通過AI配對已談成生意,甚至還約好之後在意大利見面,實現一個場地融合三種場景。“如珠寶一般貴重的貨品都能通過新技術隔空完成交易,相關技術的應用前景自然愈發廣泛。” “貿發局並不介意配對成功後展商約好在另一個地方見,畢竟現在已是‘地球村’了。”張淑芬笑說,提供平台、促成客人,已足夠滿意。現在必須要理解、要發展的,是科技如何配合實體平台,去把香港會展業做得更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