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范逸豪:疫後青少年課業問題不能忽視

分享到:
2022-04-20 18:4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本港即將走出第五波疫情,社會及市民生活有望回復常態。疫情至今,市民日常生活大受影響。港人很多生活模式亦因疫情而改變,甚至部分已經成為港人的“疫下常態”。疫情反覆的兩年,港人生活不斷在“疫下”與“疫後”模式之間切換。談及切換模式,這兩天社交媒體上熱談的相關話題便與復課相關:教育局要求復課師生均需早上進行快測抗原測試並呈交陰性結果才可以回校上課,但有基層家庭的家長反映小朋友“每日一測”的話,久期以來對家庭生活也是一項負擔。教育局雖有提及會為有經濟需要的學生提供快測包,但惟部份學校仍然通知學生要自帶快測包回校。教育局對此仍未有明確章程及指示,甚至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還表示增加的日常開支“對一般家庭負擔唔係好大”。其實特區政府及教育局這兩年被疫情折騰得焦頭爛額,常就緊急狀況四處救火。故在推行政策之時,偶爾會忽略了政策推行下的一些細節及市民的現實感受,這也並不見怪。但“疫後”社會生活勢必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影響的不單單是當下,故此社會大眾未必有能力可以預見到未來的走勢,自己摸索的話很容易走上歪路。故特區政府這時應該擔起責任,替市民多行一步,先為市民考慮好各種新生活常態下帶來的長遠變化,並為市民想好應變之法。

在眾多“疫下”社會改變當中,筆者最關注的便是:疫情期間兒童及青少年學習進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疫情期間的很大部分時間,全港幼稚園、中小學甚至大專院校都處於停課狀態,學生在停課期間不需回校上課,教師改為以線上會議形式對學生進行授課。雖然保證了學生基本的課業需求,但是不少學生因而跟不上原來的學習進度,嚴重影響學習成績。拿筆者服務的社區來說,筆者經常會收到社區中一些基層學生家長求助,他們均表示子女在上網課時,原本四十五至五十分鐘一節的課,在經過調試設備、網絡點名等繁瑣過程後,大概只剩下了半小時的授課時間。這樣一學期下來,大大的拖慢了教學進度。另外,家長們表示由於小朋友的自製能力較差,基層家長平時則需要外出工作,未能時常在家監督子女課業,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大多有著不同程度的下滑。最讓人值得堪憂的是這兩年間正處於小學四年級到小學六年級,打基礎及面臨升中考試的學生;還有中學四年級到中學六年級,準備衝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生。基層家長也很沒條件聘請家庭教師為子女進行課餘輔導。學生們最關鍵的兩年進度已然落下,但是依然要硬著頭皮參加“一試定生死”的升學考試,如此將影響這批香港學生們的一生,這對他們來說是十分不公平的。

香港小學分階段恢復半日面授課堂學生陸續返校上課(香港中通社圖片)

特區政府對於網課及考試之間的關係及所帶來的影響並沒有進行有效的解決措施。特別是對於佔很大比數的基層學子來說,更是鮮有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幫助。這讓本來就生活在階級固化社會的他們將來更難實現階級突破,這部分青少年未來勢必更缺乏社會競爭能力。這一方面的深層次矛盾將越紮越深,更加難以拔除,香港人心回歸將因此受到更巨大的阻力。要解決這一問題,不能單單的延後公開考試的時間及適量刪減課程。治本之法應分長期和短期兩部分來做:短期來看,政府應主動為學業脫節的學生負起責任,特別是對於基層家庭的學生,可以發放一筆用以聘請家庭教師的資助費用。另外,待疫情緩和後,教育局可在全港十八區針對應屆考生進行免費的公開考試課餘輔導。長遠來看,特區政府及教育局應拓寬香港升學管道,從“幼升小”、“小升中”、“中升大”,三方面通過政策及補貼鼓勵更多家長選擇香港以外(特指中國內地)的升學出路。這樣做不但可讓香港學生避免陷於“一試定生死”的死結。還可以讓香港青少年從小便親身感受祖國的社會風情及生活習慣,愛國主義教育自然而然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人心回歸的工作便能水到渠成。

本屆特區政府任期即將結束,自上任以來,她們便走上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荊棘之路。當她們終於步履蹣跚的衝過了逆境及“疫景”,交給新一屆政府手上的除了擔子之外,也有豐富的經驗和慘痛的教訓。筆者最後衷心希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在接過這根痕跡斑斑的接力棒後能多聽、多想、多做,為一國兩制的下半場迎來一個好的開場。


(作者范逸豪為香港就是敢言成員)


【編輯:蔡志東】

視頻

更 多
馬龍台灣之行掀起熱潮 謝立功:海峽兩岸交流不能斷
李家超率官員赴立法會午宴 這次就餐他們談了些什麼
從天后廟到清真寺只需10分鐘 宗教學教授們在香港感受到哪些震撼?
2500隻“大熊貓”登陸香港!還有超逼真真人版“熊貓” 把古天樂和佘詩曼都吸引來了 
搶先看大熊貓“安安““可可”萌態!12月8日正式與公眾見面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