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香港經濟復甦需要撐住本地消費

分享到:
2023-06-06 12:3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最近三天,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鄉情聚香江邁向新征程──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嘉年華”活動熱鬧非凡,“家鄉市集”吸引了大量市民品嚐美食;此外,還有購物、非遺展演、親子活動等,本地消費再顯火爆場景。該活動是今年4月啟動的“開心香港”活動的一部分。

6月4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志表示,撐住本地消費,是香港短中期、特別是今年上半年穩住本地經濟大局的主要策略之一。消費券計劃和“開心香港”活動是今年《財政預算案》中為鞏固本港經濟復甦勢頭的“組合拳”部分,兩者相互配合和促進。

筆者十分讚同陳茂波的觀點,香港經濟復甦需要多方施策,撐住本地消費是重要一招。

本地消費和外來消費如“一體兩翼”

疫情過後,許多地方在“拉動消費”上,下足了功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春節期間,為吸引中國游客,泰國副總理親自接機;今年“五一”期間,“淄博燒烤”走紅,無數游客不遠千里到淄博吃燒烤。這些都是吸引外來游客消費的經典案例。

外來消費一時熱鬧,其實也有季節性強的局限之處,往往在“黃金周”出現“井噴”,長假之後則“斷崖式下跌”。這種短時間的火爆,往往令當地的接待能力受到嚴峻考驗,也對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自從內地開啟香港“自由行”以來,香港居民對此感受頗深。

如果說,外來消費是“火”,令人看到人山人海的火爆場面,本地消費則是“水”,令人感受到細水長流的“生生不息”。外來消費和本地消費其實是“一體兩翼”,要拉動消費,兩處都須用力。

為吸引外來消費,特區政府今年推出“你好,香港”活動,向內地和海外游客免費贈送50萬張機票,被外界稱為“下了血本了!”這一招不僅在內地,在全球都很亮眼,既塑造了香港的好客形象,又會給香港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為刺激本地消費,特區政府今年推出的消費券計劃,向約640萬名合資格市民每人派發5000元消費券,又推出“開心香港”活動,給市民提供消費機會。為發好消費券,陳茂波可用足了腦筋,光咨詢會,他就開了20多埸。他介紹,“發錢”和“花錢”對接,預計可為市場注入約330億元的消費動力。

從這些招術來看,“財爺”對外來消費和本地消費都十分看重,深諳“消費循環”的真諦,手段老道,措施貼地,值得點贊。

撐本地消費重在解決“三不”

當下,特區政府促進消費的總體謀劃是不錯的。但從長遠來看,仍需堅持問題導向,靜心調研本地消費的瓶頸有哪些?對症下藥,做出更加長遠的謀劃。

促進本地消費,關鍵要聚焦“不敢消費”“不願消費”“不便消費”三個問題展開。

“不敢消費”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低,需要增加收入。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疫情三年期間,香港和內地、以及國外聯繫隔斷,旅游、零售、食肆、酒店、交通運輸等吸納就業人口最多的行業遭受重創,大批打工仔或失業、或處於半失業狀態,普通居民手頭拮據,“不敢消費”已形成氣候。特區政府仍須從兩個方向著手增加居民收入。一是延續疫情期間的紓困政策,令相關企業和困難居民“緩口氣”;二是對提供就業崗位較多的行業應加大支持力度,令普通市民能得到更多增加收入的機會。

“不願消費”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令人滿意的商品和消費場景,需要推動消費昇級。疫情前,本港居民每年出境消費的數額是不小的數目,這其中除了部分“剛性支出”外,有些是因為本港無法滿足其消費需求。因此,撐本地消費須從兩手著力。一是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令市民足不出港,即可買到心儀的商品;二是打造消費新場景,刺激市民的消費欲望。比如,主要由全港26個省級同鄉社團主辦的“家鄉市集”如此火爆,恰恰是迎合了很多市民長期未能返鄉探親的思鄉之苦,找準了本地消費的“興奮點”。

“不便消費”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便捷的購物方式和物流配送,需要改進服務。與內地相比,本港網上支付系統、物流配送系統還有較大差距。香港交通方便,長期以來,許多市民習慣於到實體店購物。但也要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網上購物。香港應聚焦“消費便利化”改進服務,不能讓這些年輕人的訂單流失。

大氣候有利本地消費回暖

從宏觀上看,本港今年的經濟形勢好轉。首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7%,終止了連續四個季度的跌勢。綜合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和特區政府的分析,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在3.5%至5.5%之間。這意味著今年香港經濟將走出低穀,為本地消費提供支撐。

再從微觀上看,本港的許多行業正在復甦。香港旅游發展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訪港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5月份內地及東南亞旅客人數已恢複至疫情前的六成以上。零售銷售貨值以至食肆收益都已回複到2018和2019年同期約九成的水平。

還應看到,香港恢複對內地、對國外的聯繫僅半年時間,香港在金融、貿易、航運,以及其他現代服務業正在逐步復甦,復甦的效益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一旦這些行業完全恢複到疫前水平,對香港經濟活力充分釋放,會為增加市民收入提供更強支撐。

總之,經濟大氣候改善,令市民的荷包變得“豐滿”。今年前5個月,本港2至4月失業率已下降至3%,是自2019年第三季以來的最低水平。反映整體住戶收入情況的每月住戶入息中位數,今年首季實質升2.1%,也呈現出上揚趨勢。這都是撐住本地消費的有利因素。

撐住本地消費亦是長遠策略

儘管大氣候對香港的本地消費回暖十分有利,但我們不能“跟著感覺走”,仍需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從長計議,把“利好”的因素做大,把風險的因素降低。

第一,搭乘國家發展快車,快發展、強支撐。今年一季度,內地經濟增長4.5%,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今年 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增長5.2%,繼續成為亞太地區及全球經濟增長引擎——這一預期水平較去年10月發佈的報告上調了0.8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特區政府高官頻繁到訪內地,香港與大灣區廣東一方也互動頻繁,簽署了多項協議,體現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子明顯加快了。香港應繼續保持這種好勢頭,搭乘國家發展快車,把香港經濟整體上做大做強,這將為增加本港居民收入提供支撐,從而使本地消費長盛不衰。

第二,看到國際局勢不確定性,防風險、補短板。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慢至2.8%。再看看國際政治局勢,美國等西方國家加緊對中國的經濟打壓和圍堵,“脫鈎”“斷鏈”之聲此起彼伏,這種以政治立場左右經濟形勢,甚至不惜破壞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體系和貿易規則的做法,必然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不利影響。這也是香港經濟復甦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香港需要檢視經濟領域的不足,防患於為然。

撐住本地消費是香港今年上半年的穩住經濟大局的主要策略,其實也應成為長遠策略。因為,本地消費不僅體現了經濟活力,也折射出本港居民的幸福指數,這件事做得好,有經濟和民生兩個效益。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湘菜也可以不辣?湘菜名廚眼中香港的湘菜正宗嗎?
香港記者洛陽體驗“穿越”!為何遊客來這裡都愛穿漢服?
國泰“飛躍理想計劃”復辦 香港學生赴珠海參觀國產飛機
夏寶龍:讓那些見不得香港好的人去哀鳴吧
第42屆金像獎|洪金寶奪終身成就獎 但透露最想拿的是另一個獎項
精華片段|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紅毯星光熠熠
潑水節!泰繽紛!走進香港“小曼谷”體驗泰國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