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張盛:美國為何促成孟加拉國動亂

分享到:
2024-08-22 15:2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自今年7月以來,孟加拉國圍繞“公務員配額制”發生了大規模動亂。儘管孟加拉國最高法院在7月10日宣布暫停原先的配額制,但是該國的動亂并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并演化成針對總理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的示威。最終在8月5日,哈西娜宣布辭職并乘坐軍用直升機流亡印度。這場動亂表面上是一場由於孟加拉國內政制度引發的對哈西娜政權的顛覆事件,然而隨著事件後續的發展以及媒體的消息,孟加拉國的動亂背後的域外勢力干涉已經得到確認,其中美國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白宮方面加以否認,但8月11日哈西娜面對媒體表示,“如果自己答應美國的條件將可以繼續執政”,此言一出無疑確認了美國參與孟加拉國政權更迭的事實。


       美國參與孟加拉國動亂的目的何在?

“殺雞儆猴”式的立威

自從美國開始圍繞“大國競爭”鋪設全球戰略後,脅迫他國選邊站隊成為華府的外交日常工作之一。對美國而言,在全球戰略上最值得信賴的國家為31個北約成員國和18個非北約盟友。相較於全球195個主權國家,49個盟友顯然無法使美國成為被多數國家支持的一方。更讓華府擔憂的是,隨著“孤立主義”在美國政界抬頭,49個盟國中也開始出現對美國“不忠”的跡象,更加劇了美國在全球威望下降的趨勢。

這一點在孟加拉國的哈西娜政權得到充分體現。哈西娜長期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2023年8月由美國國會贊助的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還撰文稱讚哈西娜執政多年所取得的政績,并將其定義為一個“深受歡迎的領導人”。然而新一輪巴以衝突以來,哈西娜開始對美國流露出不滿情緒,她曾在今年6月曾明確表示,“美國總把人權掛在嘴邊,卻對侵犯巴勒斯坦人權、殺害無辜民眾的行為漠不關心。”

事實上,對於以色列在衝突中的行為,美國的眾多盟友都持有異議,西班牙、挪威、瑞典等均紛紛承認巴勒斯坦主權。但是孟加拉國作為一個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較弱的國家也敢於站出來與美國在全球事務的道義問題上“打擂台”,這是美國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在孟加拉國的背後,是一眾類似的小國,它們雖然個體實力較弱,但凝聚在一起時在國際舞台上卻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因此美國在孟加拉國內亂中推波助瀾,促使曾發表過不利於美國言論的哈西娜下台,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恐嚇”不少和孟加拉國有著相同處境的國家及其領導者,讓他們慎重的在國際事務中發表意見,尤其是不利於美國的意見。

促成孟加拉國的地緣價值為己所用

在美國所有的區域戰略中,“印太戰略”是近年來最為矚目的存在,以至於美國現今的全球戰略實際上是以“印太戰略”為基礎構建的。或許是因為印太地區有著眾多具有特殊地緣價值的國家,這使得孟加拉國變得平平無奇。但作為連接南亞與東南亞,同時扼守孟加拉灣的國家,孟加拉國的地緣價值并不普通。

其中,聖馬丁島(St. Martin's Island)是孟加拉國地緣政治價值的具象化體現,而這則被哈西娜列為美國參與孟加拉國動亂的原因之一。早在去年6月,哈西娜就曾指控其競爭對手卡莉達·齊亞(Khaleda Zia)打算通過把聖馬丁島租借給美國建立軍事基地以換取今年大選的勝利;在流亡至印度後,哈西娜進一步爆料美國曾將獲得聖馬丁島的使用權和她能否繼續執政進行掛鈎。

聖馬丁島是一座位於孟加拉灣東北部的小珊瑚島,十分靠近緬甸,其距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僅有不到300公里的距離,距離緬甸的重要港口皎漂港不到150公里,這意味著從該島起飛的戰機可以在10分鐘之內形成對緬甸乃至中南半島的威懾。由於美國一直以來都想介入緬甸局勢但苦於難尋支點,因此一旦聖馬丁島被美國獲得,美國將取得對緬甸局勢進行軍事介入更大的便利。

圖為聖馬丁島在地圖上的位置

此外,如果美國獲得聖馬丁島的使用權,美軍將可以利用該島和南邊位於安達曼群島的美國迪戈加西亞空軍基地形成南北呼應,整個孟加拉灣以及緬甸海都將完全在美國戰機的火力打擊範圍之內。

拜登政府“機會主義”式一搏

在大選年,美國的執政黨可以利用自身的執政權為延續其執政黨地位創造條件。在內政方面可以給出特別惠及部分選民的政策以鞏固基礎選民或吸引中間選民,而在外交方面則可以通過與他國簽署具有不平等色彩的高收益條約,以證明自身的外交能力并獲得選民的青睞。拜登已經明確不再競選連任,但想為副手哈里斯助一臂之力,因此面對因內政問題出現動亂的孟加拉國,白宮本著機會主義的心態試圖促成該國的政權更迭。儘管美國并不能完全篤定哈西娜下台後是否能够扶持上一個完全“親美”的領導人,但起碼孟加拉國的權力真空為可以為拜登政府提供這樣一個可能性去創造一個更能配合現任美國政府的領導人,這樣拜登政府就有機會與孟加拉國簽署一個極其有利於美國的協議并以此作為民主黨政府的外交成績支持哈里斯的競選。


      孟加拉国动乱后有关美国的后续观察

印度對美國懷疑加深

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印度是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印度并非是美國的盟友,并同時與美國的主要對手俄羅斯保持著密切的國際政治與軍事關係,但美國又必須要拉攏印度,否則其“印太戰略”就顯得有名無實。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員達尚·巴魯克(Darshana Baruah)指出,印度與美國合作的本質是出於現實主義的需要,而非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達成一致,其宗旨仍是服務印度成長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因此對印度而言,如果與美國的合作不能帶來收益甚至成為負資產,那麼印度將重新思考與美國的關係。

孟加拉國的政權更迭會讓印度產生這種想法。媒體報道稱,印度在哈西娜辭職前敦曾促美國對其采取寬容態度。但顯然白宮并沒有理會印度的要求。這導致目前印度輿論對美國產生相當程度的不滿。孟加拉國和哈西娜政府對印度有著特殊意義。在地緣結構上,孟加拉國楔入印度薄弱的東側,一旦強大的域外力量介入孟加拉國即有可能將印度的東西兩部分進行分割;在政權偏好上,哈西娜政府的底色是親印度,她將最重要的國家水資源項目——提斯塔河的治理項目——交由印度負責就是最好的例證。但隨著哈西娜辭職,印度失去了其在亞洲最好的“朋友”,因此可以說,哈西娜下台對印度而言是一個挫折,美國在這個對印度的挫折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孟加拉國未必成為美國的“提線木偶”

哈西娜下台後,前諾貝爾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宣布就任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腦。雖然與哈西娜政見不同,但這不意味著尤努斯會成為美國的“提線木偶”。在就職講話中,尤努斯表示孟加拉國將繼續維持與各主要大國的平衡關係。因此倘若美國想要趁孟加拉國權力真空期間迅速掌控該國,這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在地緣結構上,美國不是距離孟加拉國最近的大國,這導致最先能够對該國施加影響力的國家不會是美國。從歷史角度看,孟加拉國能够獲得獨立離不開印度的支持,并且印度是第一個給予孟加拉國外交承認的國家,這使得兩國儘管偶有事務上的嫌隙但雙邊關係的基本盤十分牢固。除非美國能够直接扶持一個完全聽命於白宮的政治人物上台,否則在孟加拉國的主流政治圈層,保持多向外交仍然是既定方針。

民主黨政府仍將在世界多地策動政權更迭

儘管哈里斯與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的搭檔使特朗普此前大幅領先的民調重新回到膠著狀態,但民主黨主導的媒體巨頭們開足馬力營造出“哈里斯反超特朗普”的宣傳并不一定能成為年底投票時的實際選票。為了更加堅定中間立場的選民們對民主黨政府的信任,當前白宮無疑會繼續“機會主義”式地利用他國內亂,引導部分國家出現政權更迭,以換取在外交上取得亮眼成績的機會。比如當下塞爾維亞和委內瑞拉的“動亂”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兩國領導人武契奇和馬杜羅在國際事務與地區事務中均與美國存在著諸多摩擦。為了獲得在這些重要區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民主黨政府無疑將在大選前所剩不多的時間裡“開足馬力”促成其外交戰線的“勝利”。

(本文作者爲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研究助理張盛,本文首發於“上海美國研究”公眾號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視頻

更 多
運動員跨界畫壁畫?路過油麻地記得來打卡
大灣區青年在港掀起“籃球熱”!
黎巴嫩撤僑中方行動迅速,台名嘴:去哪都帶台胞證,能保命!
把博物館文物“帶”回家!中國文創冰箱貼腦洞大開掀熱潮
港股交投暢旺 內地客扎堆開港股戶口
“伊朗面臨的後果將遠超想像”聯合國安理會上黎以伊三國代表交鋒
【通講壇】伊朗報復以色列“動真格”,中東戰爭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