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三中全會與港澳的責任、機遇、貢獻

分享到:
2024-09-07 17:4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剛剛閉幕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我國改革開放處於關鍵時期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了党的領導是“把改革進行到底”的根本保證;充分體現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強勁動力。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港澳既應承擔歷史責任、貢獻各自力量,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聚焦大局,認清“港澳責任”

與內地省份相比,“一國兩制”下香港和澳門,既有相同的責任,又有獨特的責任,應從全面深化改革大局讀懂“港澳責任”。

其一,從“重大意義”讀懂“港澳責任”。

三中全會《決定》第一部分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第1條闡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指出:“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三個面對”的發展環境,不僅是指內地,也涵蓋了香港和澳門。港澳都是外向型經濟體,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對港澳的影響最大;港澳經濟與內地經濟聯繫日益緊密,國內經濟形勢變化,深刻影響港澳發展;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港澳必須識變應變求變;港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涉及方方面面,特區管治團隊須不斷回應市民期待。

其二,從“總目標”讀懂“港澳責任”。

三中全會《決定》第3條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解讀這段話必須明確兩個問題:其一,“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繼續完善和發展“一國兩制”。其二,香港和澳門自回歸之日起,就納入了國家治理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推進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其三,從“改革牽引”讀懂“港澳責任”。

《決定》第二部分在闡述“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指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這表明新一輪改革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其他領域的改革都是為配合“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展開。

香港和澳門長期實行市場經濟,能夠嫺熟地使用“市場之手”進行資源配置,許多規則規制與國際接軌,並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潮起潮落中“身經百戰”,對市場經濟規律更熟悉。在“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港澳應主動承擔重任。

其四,從中央“挺港”重點讀懂“港澳責任”。

《決定》第27條指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這段話實質上指出了港澳的三大責任:一是香港要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二是港澳要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三是港澳要在“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港澳管治團隊和社會各界應深刻認識到,履行這三大責任是港澳的“必答題”。

洞察趨勢,把握“港澳機遇”

三中全會公報和《決定》中有許多新提法、新亮點,預示著中國發展的新趨勢,這其中蘊藏著港澳發展的“機遇點”,整體上看,以下四個機遇尤為重要。

其一,“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機遇。

《決定》第8條闡述“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時指出:“完善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航空航太、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這表明,國家將從體制機制創新上著手,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香港對房地產、金融、零售業的依賴性較大,近年來,努力推進科技創新,在深圳前海、河套地區加大了科創投入;澳門經濟結構單一,過度依賴博彩業,近年來,按照“適度多元發展”的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投資中醫藥等項目。國家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將給港澳優化產業結構帶來機遇。港澳應抓住國家培育新興產業、佈局未來產業的機遇,爭取在“新賽道”上不缺席、在優勢領域有作為。

其二,“高水準對外開放”帶來的機遇。

《決定》第七部分是“完善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時指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其中,第24條“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第25條“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第26條“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

這些改革舉措當中與港澳關聯度很高。比如“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香港的醫療水準國際一流,僅次於美國,在個別領域上位於世界第一,國家在醫療領域擴大開放,將給香港醫療進入內地帶來機遇。

又比如“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支持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是外資進入內地的通道;澳門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與葡語國家聯繫密切。國家給予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將有利於港澳拓展國際聯繫,在促進內地發展的同時,也做大自己現代服務業的“蛋糕”。

其三,“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帶來的機遇。

《決定》第27條在闡述“優化區域開放佈局”時,專門提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由此可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於國家改革開放的意義重大。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大灣區將從“一家親”變為“一家人”,為港澳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從根本上解決港澳發展空間狹小的難題,港澳可以把自己的“國際化優勢”與廣東9市的“戰略腹地優勢”疊加,從而發掘新的發展機遇。

其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機遇。

2022年7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之大,令世界矚目。7月23日上午,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會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時表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對於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的香港來說,同樣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入理解和領會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

在國安法和國安條例築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屏障後,香港迎來了“以改促興”的最佳時期;澳門也需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充分釋放全社會的活力。有中央堅定支持,港澳改革機遇來臨。

發揮優勢,做出“港澳貢獻”

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應發揮優勢,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貢獻。

一是為制度型開放做貢獻。

《決定》第24條闡述“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時指出:“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 、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香港和澳門的規則規制與國際接軌。以香港為例,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貨幣自由兌換和進出,貨物自由進出;香港長期實行零關稅、低關稅,營商環境世界一流;香港的產權保護水準較高,完備的法律體系和專業服務為產權保護提供了強大支撐;香港的環境標準、勞動保護等水準全球領先;香港正在打造區域智慧財產權貿易中心。香港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助力國家推進制度型開放。

二是為科技創新做貢獻。

《決定》第四部分在闡述“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時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決定》把“科技創新”放在“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高品質發展”之後,位列第三,可見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香港高等教育水準全球領先,擁有5間全球百強大學;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擁有16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的國際學術聯繫廣泛,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深得科研人員的信賴;香港在一些領域的科研水準處於世界前列,具備攻克難關的能力;香港和澳門國際化程度高,吸引國際高端人才具有獨特優勢。香港和澳門應發揮各自優勢,助力國家科技創新。

三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做貢獻。

三中全會對優化區域經濟發展做出系統部署,“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是重點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等世界一流灣區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基礎上構建統一市場,“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難度很大,儘管如此,中央賦予大灣區“先行先試”的特殊政策,大灣區的創新空間很大。

推進大灣區建設,港澳是“主場”、也是“主角”,由港澳“主打”來推動制度創新,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港澳應發揮優勢,在“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上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港澳不是“局外人”,而是參與者、推動者、受益者;三中全會劃出重點,港澳明責任、抓機遇、做貢獻,正當其時,時不我待!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徐嘉儀】

視頻

更 多
深入中國比亞迪工廠 看看一台新能源車是如何誕生的?
打卡“九龍城寨” 一比一還原空降香港機場!
首屆香港演藝博覽下周舉行 李家超:將廣邀內地及海外藝術家來港
運動員跨界畫壁畫?路過油麻地記得來打卡
大灣區青年在港掀起“籃球熱”!
黎巴嫩撤僑中方行動迅速,台名嘴:去哪都帶台胞證,能保命!
把博物館文物“帶”回家!中國文創冰箱貼腦洞大開掀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