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大研發新藥物製劑方法 助提升藥物功效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3月19日電 為解決許多藥物低溶解度的問題,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徐磊教授與哈佛大學合作,研發一種獨特的藥物製劑方法。此新藥物製劑方法顯著提高藥物的生體可用率(Bioavailability),為患者帶來更理想的治療效果,有望為藥劑業帶來重大改變。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 徐磊教授(左)領導的研究團隊憑此發明在2024年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勇奪銀獎。圖源:香港中文大學 低溶解度會減低藥物的生體可用率及治療效果,影響其臨床療效。不少候選藥物易於在人體的脂肪中溶解並吸附於人體的細胞膜中,惟水中溶解的表現遜色,使它們難以通過臨床測試並商品化。因此,尋找有效的方法來增加溶解度對於開發新藥和提高現有藥物療效至關重要。 有見及此,徐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了創新藥物製劑技術,透過特殊設計的二氧化矽表面,提高其對藥物和水分子的親和力。在乾燥的環境中,二氧化矽表面能有效吸附藥物分子;當接觸水時,二氧化矽表面則會與水分子結合,並將藥物分子置換(改變其元素排序),顯著增加藥物溶解度。此技術適用於多種藥物,穩定性高,使藥物能長期儲存,亦合乎成本效益及能夠大規模生產,有望成為下一代藥物製劑和遞送的平台技術。 徐教授說:“我們的製劑方法是用二氧化矽等低成本和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可應用於多種藥物,作用顯著。製作過程依靠溫度和壓力調整等常用技術,操作簡單,並能大規模生產,更合乎成本效益。” 研究團隊已成功將此新方法應用於多種難溶藥物,包括非諾貝特、雷帕黴素、雙氯芬酸、辛伐他汀、奧沙普嗪、瑞格列奈、氟比洛芬、紫杉醇、多西他賽和布洛芬,反映技術能應用於心血管疾病至腫瘤學的不同治療領域。研究團隊憑此發明在2024年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勇奪銀獎,並成立初創企業PharmaEase Tech Limited,旨在與行業夥伴合作,將新製劑方法應用於更多候選新藥。 (完) 【編輯:梁嘉軒】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