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來論】屠海鳴:全國兩會,這些事值得香港關注

分享到:
2025-02-18 11:3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兩會)將於3月4和3月5日分別在北京開幕,中國即將進入“兩會時刻”!

資料圖片

兩會是觀察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將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做出評價,對新一年的施政之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透過兩會看發展”“透過兩會看中國”已成為國際輿論追逐的熱點。2025年,中國的全國兩會將會釋放哪些信號,各國媒體早已開始“備課”。

過去一年,中央政府的成績單如何,也是國內國際廣泛關注的焦點。去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沈著應變、綜合施策,特別是9月下旬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精准有力實施宏觀調控,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有力提振市場信心,經濟實現明顯回升。相信今年全國兩會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將有許多新部署、新舉措。

香港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但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透過兩會看香港”是香港管治團隊和社會各界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擔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已歷8年,依筆者之見,以下幾個方面與香港關聯度較大,值得關注。

“新質生產力”如何再加力?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是習主席在敏銳洞察第四次工業革命引發的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大趨勢,深入研判新時代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原創性提出的新概念。

今年1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專家、企業家和教科文衛體等領域代表座談會,聽取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在應邀參會的代表中,有一位年輕人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是國產大模型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

DeepSeek的橫空出世,震撼了全球科技界。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開發的DeepSeek應用以低成本、高效能而迅速走紅,一度登頂蘋果中國地區和美國地區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

DeepSeek這樣的公司出現在中國不是偶然的,其背後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謀劃。李強總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闡述了“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其中涉及到“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開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等等。這標誌著“發展新質生產力”從理念變為具體的行動。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也專章闡述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考,提出了諸多舉措,包括加大科創產業投資、發展“低空經濟”、推展航天科技研發,等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會有哪些新措施?內地民眾很關心,香港居民也很關心。

“擴大內需”還有哪些舉措?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家馬車”之一。在疫情過後的2003年及2024年的前三季度,內地的消費市場低迷,不及預期。去年“9·26”中央政治局會議後,中央打出“組合拳”,從增加收入、社會保障、消費補貼、稅收減免等多處發力,拉動消費。

這套“組合拳”是2009年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現在已經初見成效。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24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其中,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就超過1.3萬億元。

這項政策讓內地居民的獲得感最強,尤其以汽車以舊換新最受歡迎,去年超過680萬輛。這其中,新能源汽車享受的補貼力度更大,效果也最明顯。如今,在內地一、二線城市走一走,會發現到處都是綠色牌照的新能源車,用“爆發式增長”來形容,毫不為過。

但由於中國的經濟體量超大,“社消零”3.5%的增長,對經濟整體增長的支撐還不夠大,擴大內需、拉動消費還有不小空間。

國家出台擴大內需的措施,會給香港相關行業帶來利好。一是旅遊業和零售業。去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內地居民赴港澳旅遊購物的政策,包括港澳“個人游”城市從49個增至59個、購物免稅額度從5000元提升至12000元等,若中央繼續在增收、社保等環節加力,將促使內地居民大膽消費,來港的內地遊客也就捨得花錢,有利於“旺丁又旺財”。二是文化和娛樂業。香港近年來推展“盛事經濟”,香港舉辦的許多大型演唱會、展覽會、體育比賽,在內地是不容易看到的。隨著內地消費潛力釋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港觀演、觀展、觀賽。三是物流業。內地消費升級會增加對高端進口商品的需求,香港作為重要的物流樞紐,有利於香港物流業發展。今年還會出台哪些措施釋放消費潛力,值得香港各界關注。

如何拓展出口市場?

出口是長期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引擎”,疫情後的2023年10月份,中國出口開始恢復增長。2024年,中國出口有三個特點:一是總額增長,出口規模達到25.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二是“含金量”提高,裝備製造業出口14.69萬億元,佔出口量的57.7%;三是多元化愈加明顯,比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整體增長9.6%、對東盟增長13.4%。中國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這些變化,得益於中央在疫情過後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出口的政策措施。

現在,美國仍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特朗普政府已經向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貿易夥伴舉起了“關稅大棒”,中國輸美產品的成本增加,形勢不容樂觀。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轉口貿易中心,許多內地產品通過香港轉口到國際市場,包括美國市場;香港與內地在供應鏈上高度整合,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許多香港企業依賴內地的製造業基礎;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內地企業提供融資、外匯管理等服務,支持其出口業務。這些因素決定了中美貿易出現大波動,必然對香港產生不利影響。

面對出口市場不確定性,如何穩住大局、化解風險,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一件大事。應該說,與2018年特朗普政府挑起對華貿易戰的時候相比,中國今天的實力增強了,應對措施更多了,中國更有能力、有經驗化解貿易風險。

相信今年全國兩會將釋放這方面的政策信息,香港特區政府及工商界、金融界都應密切留意。

怎樣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國50%的稅收、60%GDP和80%的就業崗位,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如今,民營經濟發展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市場信心不足,發展活力不夠,發展環境不優,等等。

中央對民營經濟遇到的問題高度重視,正在從制度層面極力解決。目前,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推出八方面31條舉措,從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有效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內地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給香港帶來諸多好處。比如,在金融領域,內地民營企業的壯大將增加對融資、上市和跨境投資的需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IPO、債券發行等服務,推動香港金融市場的活躍度。又比如,在科技創新領域,內地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將促進與香港的科技創新合作,香港的科研資源、國際化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能吸引內地科技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或進行技術合作,推動兩地科技創新。還有,內地民營企業的擴張可能帶來對香港商業地產的需求增加,尤其是辦公空間和倉儲設施,推動香港商業地產市場的發展。

那麼,今年的全國兩會能否為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出台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措施,也值得香港社會深入觀察。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非常重視港澳兩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和履職工作。去年兩會召開的前一天晚上,夏主任專程到駐地看望全體港澳委員,一連召開三埸座談會,鼓勵和支持大家聚焦國家發展大局和港澳實際,積極建言獻策,筆者深受啓發、深感鼓舞。今年全國兩會,我將同委員們一道履職盡責,盡心竭力,不負使命!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編輯:陳卓儀】

視頻

更 多
香港公司“牽手”中東財團 外企高管:香港太關鍵了
《哪吒2》香港首映 觀眾:難怪票房有百億!看之前還不信
坐九小時飛機只為一場球!藏港青少年在港“以球會友”
你不知道的香港|原來香港百年前就有“哪吒”蹤跡!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正式見公眾 市民:入場3次都看不夠!
【通視街採】《哪吒2》票房破百億將來港 香港市民未看先讚:中國電影里程碑
在情人節買花的這些男士“愛情攻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