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轉大公報文章:香港政商界支持依法審查“非一般買賣”香港新聞網3月31日電 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資產事件持續引發熱議,國務院港澳辦31日轉發香港大公報文章,引述香港政商界人士認為,鑒於當前中美貿易戰的複雜背景,不少大型交易可能會觸及國家利益。長和作為一間扎根香港的大企業,各界希望有關買賣決策要考慮到對香港和國家的影響。 文章指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表示將依法對長和交易進行審查,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香港政商界人士對此表示堅決支持,大家認為,審查有利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既彰顯“大義面前無小事”的底線思維,更是對美國“長臂管轄”等霸權行徑的有力回應。 大公報引述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中美角力,香港特區本來就難以獨善其身。長和如此大規模的交易,卻不事先和國家“打招呼”,似乎沒有考慮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又怎說得過去?若有美國企業試圖賣掉國外關鍵礦產等戰略物資,卻沒和白宮磋商,相信白宮也不會坐視不理,大抵會立刻啟動反壟斷法和其他“長臂法例”阻止。 葉劉淑儀指出,很多國家都有反壟斷法來保障自身利益,美國早於1890年已通過實施《休曼反壟斷法案》(Sherman Antitrust Act);美國另有多條禁止妨礙競爭行為聯邦法例。歐盟為了防止大型企業弱肉強食、妨礙競爭,數十年前已實施《歐洲共同體競爭法》(歐盟反壟斷法)。 對於有聲音稱若交易不能進行便會影響香港的高度自治,葉劉淑儀直言不同意,她強調,“一國兩制”的基礎是國家安全,若香港不能維護國家安全,亦享受不了高度自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進出口界立法會議員黃英豪表示,進出口是香港主要產業之一,貿易額占GDP約16%至17%,有約40萬雇員,業界擔心港口一旦落入美方之手,美方或無理調高中國船隻的港口使用費,不僅影響業界生存,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也將受到威脅。另外,港口涉及國家安全與戰略利益,所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合情合理合法。作為一間扎根香港的企業,希望長和在進行決策時,也要考慮到對香港及國家的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主任黃冰芬對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表示支持。她說,該審查符合200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域外管轄原則。儘管長和交易的主體為香港企業,但長和在中國內地擁有鹽田港等核心資產,且巴拿馬港口對中國供應鏈安全具有戰略意義,審查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競爭與國家安全,這體現了法治精神,有助推動全球港口治理的公平性。 港區人大代表及大律師梁美芬指出,企業的大型項目若涉及關鍵設施或國家核心利益,企業之間的交易就不是一宗普通的交易,企業的決定應顧及社會及國家的整體利益。長和應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結論去處理相關交易。 大公報引述多名立法會議員發聲表示,該次交易并不是單純商業行為,實際上影響國際主要經濟活動以至國與國的關係,比較複雜,自然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強烈質疑。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審查,并建議涉事企業應審慎評估法律風險和事件的嚴重性,盡快主動撤回爭議交易方案方為上策。 (完) 【編輯:陳卓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