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國關稅加碼施壓 中國外交多維布局香港中通社4月11日電(記者 黎金良)4月11日,中國外交部官網連發兩則消息,一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來華訪問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另一則是習近平將出訪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在美國對華關稅持續升級的背景下,中國外交展現出多維布局。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面對單邊主義挑戰時,選擇以開放合作與多邊主義為核心,尋求破解外部壓力的路徑。習近平在會見桑切斯時明確指出,“打關稅戰沒有贏家,同世界作對,將孤立自己”,這不僅是對美國單邊政策的回應,也傳遞出中國堅定維護經濟全球化的立場。 分析認為,中國的應對策略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通過高層外交鞏固與周邊國家及歐洲的關係,構建更廣泛的合作網絡;其次,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談判,尋求替代性解決方案以緩解關稅衝擊;最後,強調內部發展的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這一系列舉措顯示,中國並未被動應對,而是試圖通過外交攻勢與務實合作,化危機為機遇。 習近平將於4月14日至18日訪問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選擇這三國並非偶然。越南作為中國重要的鄰國,近年來在經濟上與中國深度融合,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則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夥伴,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等領域與中國有廣泛合作潛力。 此次訪問的背景與美國關稅壓力密切相關。美國試圖通過關稅壁壘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而東南亞國家作為中國產業鏈的重要延伸,正成為中國對沖風險的關鍵。 4月11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雙方圍繞中西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展開深入交流。習近平強調“相互支持的政治基礎”與“互利互補的合作優勢”,為中西關係注入了新內涵。桑切斯則明確表示支持自由貿易、反對單邊加徵關稅,顯示出西班牙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獨立立場。 習近平在北京會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中國外交部網圖片 西班牙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國,其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對中歐合作具有示範效應。在美國關稅壓力下,中國積極拉近與歐洲的距離,西班牙成為重要切入點。雙方在新能源、高技術製造業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這不僅有助於緩解中國對美出口的壓力,還能為歐洲企業提供進入中國市場的機遇。同時,習近平提出的“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為中歐關係提供了長遠指引,試圖以戰略穩定對沖美國的單邊主義。 在美國關稅升級的同時,歐盟與中國就電動車問題的談判成為另一焦點。歐盟去年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最高45.3%的關稅,引發中國對法國白蘭地等產品的反制措施。然而,雙方迅速轉向對話,歐盟10日確認,歐盟與中國已同意研究為中國電動車設定最低售價,以此替代歐盟的加徵關稅措施。這一轉變顯示出中歐在貿易爭端中的務實態度,也是一種雙贏的嘗試。 更深層次看,這一談判反映了中歐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共同利益。正如習近平所言,中歐經濟總量超過世界經濟總量三分之一,已經形成緊密的經濟共生關係。通過對話化解分歧,中歐不僅維護了自身利益,也為全球貿易規則的穩定提供了範例。(完) 【編輯:黎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