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4月放寬社交距離 期待正常生活仍需忍耐

分享到:
2022-03-30 19:5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30日電  新增確診人數下跌,香港已經連續5天染疫人數低於一萬。4月中下旬起特區政府將逐步放寬社交距離,小學、幼稚園復課。有醫學專家樂觀認為下半年可除口罩出境遊,也有人擔憂第六波遲早要打破當下的好趨勢。

清明假期或迎出行高峰

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計113萬人染疫,近一周確診人數也在逐步下跌。4月21日起,香港將逐步恢復正常。實際上,近兩日來,全港市民、各機構、銀行已經在提前準備恢復正常。在離島碼頭、市區商場,即便清明雨仍未阻擋市民出行。

不難想像,在一個多月的重疫下,放寬限聚令後市民將迎來真正的“春天”。公眾地方群組聚集上限人數放寬至四人、餐飲晚市堂食至晚上10時、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等重開。即將在4月發放的電子消費券,相信將帶動市面人流重回去年底的暢旺。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教授孔繁毅認為,香港第五波疫情趨勢向好,若6月有逾九成人接種3劑疫苗,新增確診病例將進一步下降至兩位數。進入常態化生活指日可待。

“切勿放鬆警惕”,這是連日來的疫情記者會常見的一句話,特別是4月初香港的清明小假期,將是對疫情防控不小的壓力測試。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呼籲市民忍耐,對市面人流增加感到擔心。

第六波來臨前警惕小反彈

早前,香港大學研究指出,若按特區政府公佈的路線圖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並假定6月1日起全面開放,第六波疫情高峰或在6月首個星期出現,再多約220萬人感染。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則更謹慎認為,隨著市面流動人口的增加,第五波疫情很可能會再次反彈。

“若沒有新病毒出現,暫時疫情不會出現明顯反彈,更不會引發第六波疫情。”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對香港中通社記者分析指,目前第五波確診人數下降是因為奧密克戎在人群中傳播得很快,除了已接種疫苗人士外,染疫人士會產生免疫,並有3至6個月的時效。

香江智匯會長周伯展醫生對記者強調,第五波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無論第六波疫情什麼時候會來、會有多兇猛,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配合特區政府措施做好個人防護,也要發動更多社會的力量去一起抗疫。

疫情不會再壓垮醫療

比較樂觀的一點是,疫情反彈或許不會對醫療帶來巨大負荷。梁子超認為,放寬措施後,反彈持續時間會較這波初期短,只須加強檢疫隔離,也可截斷傳播鏈。目前可根據污水樣本得出疫情發展趨勢,這比任何一個模型實驗預測的結果還要客觀。

他建議,恢復一些特定群組的個案追蹤,及早隔離,保持疫情下降趨勢,從而達到“動態清零”,有條件允許下一步社交距離的放鬆。

復課或引疫情暴發風險

對於各種社交距離的放鬆,疫苗接種尚未全覆蓋的校園比較令人擔心。4月19日,小學、幼稚園率先復課;4月22日開考中學文憑試。距離復課僅餘3周,梁子超直言,復課後,疫情暴發的風險更高。

目前,香港3歲以下的幼童暫時還未接種新冠疫苗;3至11歲接種首針新冠疫苗佔合資格人士約為六成,第二針則不足兩成。一項調查顯示,七成以上的受訪教師不贊成復課安排,並有部分教師認為即便疫情回落,對於學童仍有很大威脅。也有專家提醒,一旦在學校暴發疫情,就會產生跨家庭的網絡傳播,從而危及社區長者。(記者 崔靜雯)


【編輯:崔靜雯】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李家超:現在是香港由治及興的最好發展時機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