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指美“逢中必反” 歐洲對中國的誤解在加深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2月24日電 日前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23日在中國傳媒《澎湃》發表文章分享與會感受。她在文中提到美國與會者“逢中必反”,又認為歐洲對華誤解加深。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中)。圖源:澎湃新聞 傅瑩在文章中說,在慕安會上可以強烈感受到美國對華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美方與會者可以說是“逢中必反”,中國的意識形態、經濟政策、對俄關係等無一不成為他們指責的標靶。在涉及烏克蘭的問題上更是言辭強烈,一位美國州長用手指著我說,“如果今天中國能直接告訴普京收手,明天戰爭就可以停止”。這位態度傲慢的老兄若不是政治幼稚就是習慣了霸道,難道不明白,在一場衝突中,當雙方仍在交戰時,任何停火斡旋必須雙向進行,否則豈不是偏袒一方為其火中取栗?其實他就是試圖將歐洲人對俄烏危機的焦慮轉向中國。 文章說,在我看來,美國改變對華態度和政策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快速成長為世界大國的中國產生了深深疑慮甚至恐懼,害怕中國擁有更多世界權力,從而挑戰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 文章提及,在柏林和慕安會的交流中,可以感覺到歐洲人對中國的誤解在加深,最主要的原因是,當他們因烏克蘭問題陷入深深的安全危機感之時,對中國態度和政策缺乏了解。 文章指出,在對華政策上,歐洲人受到美國對華戰略競爭的影響比較大。德國也在制定自己的對華戰略,其中一個核心提法是把中國定義成“制度性競爭對手”(systemic rivalry)。這個英文詞組的準確中譯存在一定困難,systemic一詞有“制度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多重含義。歐洲人顯然指的是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問題。另外,rivalry的含義比美方提出對華競爭時用的competition(競爭)這個詞還要重,有非此即彼的零和含義。 文章最後說,確實,中歐關係中有些矛盾看似死結,但既然是結,就有解兒,關鍵在於能否誠懇相待、坦誠溝通並付諸行動。正如習近平主席講的,中歐關係關乎全球格局穩定和亞歐大陸繁榮,值得雙方努力維護好、發展好。(完)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黎以達成停火協議 為何選擇這個時間點?
匯聚世界各地藝術臻品的秋拍現場 哪些藝術品值得大家留意?
一張香港飛香港的機票 與180名學員友師空中暢游
她用一把剪刀 剪出“紙上香港”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百日慶 香港市民激動受訪:盈盈媽咪辛苦了
梁朝偉 黃仁勳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海南艦人氣超旺 現場市民直呼想上去參觀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