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出現“外冷內溫”分化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6月2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台灣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發布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66.66點,比上月增加2.99點。機構表示,這次信心指數雖然回升,但與過去20年平均值相比仍屬偏低,說明現在台灣民眾消費信心尚未回歸正常水平。 據了解,CCI以100為榮枯線,低於100代表偏向悲觀,高於100則偏向樂觀。此次6項分項指標中有5項偏向悲觀。 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目前台灣經濟處在“外冷內溫”狀態,兩極分化嚴重,面臨嚴峻挑戰。內需消費比較暢旺,但製造業萎靡不振,出口呈現衰退,對經濟打擊較大,恐怕要到第四季或者明年首季才會轉好。 近日公布的多項數據也印證了當前台灣經濟“外冷內溫”的情況。 圖源:台灣“中央社” 台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6日公布的5月台灣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收統計數據顯示,零售業營業額新台幣3763億元,同比增長16.6%;餐飲業營業額829億元,同比增長44%。今年前5個月,零售業、餐飲業累計營收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但是,批發業因全球終端需求疲軟以及通脹壓力,5月營業額9457億元,同比減少12.9%,連續7個月負增長。 同日公布的5月台灣工業生產指數為85.03,較上年同期減少15.73%,其中製造業減少16.42%,雙雙寫下連續12個月負增長。製造業中,電子零部件、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基本金屬、機械設備、化學材料等均呈現不同幅度的衰退。當局預計,6月工業生產指數及製造業將維持衰退態勢。 台當局“發展委員會”29日發布的最新景氣動向調查也顯示,全球整體景氣低迷,拖累台灣出口復甦腳步,景氣燈號連續第7個月亮出代表低迷的藍燈,顯示經濟復甦力道仍舊偏弱。不過,隨著疫後生活復常,餐飲、旅宿業等就業人數明顯回升,睽違8年,非農部門就業人數燈號再次亮出代表穩定的綠燈。 展望未來,學者認為,科技業去庫存化出現成效,後續訂單慢慢浮現,廠商對下半年的展望轉趨樂觀。但在全球經濟復甦不理想的情況下,台灣出口要好轉恐怕不容易,須待加息循環結束、甚至降息,才有契機。“至少得撐過今年”。 【編輯:李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