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陳國基:半年逾10萬人遞申請 證全球人才對香港有信心

分享到:
2023-07-28 11:0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7月28日電 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27日)下午接受香港經濟導報訪問時談及引進人才和外勞,指目標是一年不少于3.5萬人申請來香港工作,結果半年就接獲逾10萬申請,證明內地及外國人才對香港有信心。此外,他亦分享對深港“反向消費”的看法,以及如何強化港青的國民身份認同,培養他們成為愛國愛港的青年。

陳國基(右)接受香港經濟導報社長丁時照專訪。(圖源:香港經濟導報社)

談深港“反向消費”:當前香港經濟肯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今年2月深港通關正常化後,出現一個新現象:大量香港人在周末丶節假日來到深圳消費,或點“跨境外賣”。被問如何看待深港兩地消費的新變化,是否擔憂它會沖擊香港本地消費時,陳國基稱,隨着兩地全面通關,有大批港人到內地去消費是正常的。“內地一直是香港熱門旅遊目的地,如果我自己有時間,我肯定也會到內地去旅遊。”

消費方面,他形容,港人離開香港到內地去的很多,內地的、外國的來香港也不少。無論在什麼方面,香港跟內地都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內地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吸引力,香港對內地的遊客也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反向消費”問題不大。

陳國基又重申對香港的經濟預測很好。今年是正的增長,估計全年大概會有3.5%~5.5%的增長。旅客對香港經濟的拉動很重要,特別是酒店、餐飲還有零售業都很火熱。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他對未來是非常有信心的。

此外,香港最新失業率是2.9%,等于全民就業,現在是工作比人多,香港缺人,而不是缺工作。陳國基相信,收入好了,各個方面都會好起來。

談引進人才和外勞:內地和外國的人才用腳來投票

由於是崗位等人,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外勞引進等,可香港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認為外勞來了,搶了本地人的工作。

對此,陳國基指,香港的人力資源在這几年有下降的趨勢。2018年勞動人口是368萬,從2018年開始,逐年減少到2022年的346萬,減少了22萬,而這22萬中有16萬是基層的勞工。他稱,勞動人口下跌最主要的因素是香港的出生率很低。

陳國基 (圖源:香港經濟導報社)

因此,特首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到要搶企業、搶人才,搶的意思就是主動的意思,在搶企業方面,特區政府主動去接觸一些國際大企業,希望它落戶香港,或者在香港擴大投資。

陳國基介紹在半年里已經接觸了150多家,今年也有些特殊安排,比如給出300個億(港幣,下同),若認為某一個企業對发展香港經濟有利的話,可以投資到這些企業里面。

企業來了以後,人才不夠,人力不夠,所以要放寬人才輸入的一些計劃,包括“高才通”計劃。陳國基稱,還有另外一些不同的人才計劃,特區政府也放松了要求。“特首給我的工作目標是一年不少于3.5萬人申請來香港工作。我們工作了半年就有超過10萬申請,證明了內地以及外國的人才對香港是有信心的,要不然他不會用腳來投票,直接來香港。”

人力方面,為解決香港的用工荒,其中一項舉措為輸入勞工。陳國基形容,現在計劃上有三個行業。第一個安老業,輸入7000人,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2萬人,加起來是2.7萬人。剛剛提到基層勞工減少16萬人,輸入勞工才2.7萬人,從數字來說,不會影響香港本地勞動人口就業。

同時,香港也做了很多工作去培訓本地勞工,希望通過培訓新技能讓他們轉型投身到新的行業,填補人手短缺問題。這種培訓,不但不需要自己花錢,政府還補貼給他們,補貼從一個月5800元提升到8000元。

談青年問題:強化身份認同有很多工作要做

談及香港的青年問題時,陳國基形容,有一些青年人,他們不了解國家,沒有民族自豪感,也缺乏國民身份的認同感。所以香港的青年工作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是要讓他們愛國愛港,這是穩定香港國家安全方面重要的一步。第二點,將來的发展也是要靠青年。所以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去年年底,特區政府公布第一版的《青年发展藍圖》,內含160項實際措施和行動,包括青年的教育、就業、創業、房屋等各方面。另外,要做好國民教育,高中生必須至少去內地參觀一次,由政府資助,包括中小學在內名額每年10萬個。

亦有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如果內地企業招聘香港青年人,政府給予企業每人每個月1萬元補貼,總共18個月共18萬元的補貼。        

“我們還有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陳國基介紹,計劃成立至今已資助了1.3億元,217隊青年人到內地創業,分布在深圳、東莞、惠州、廣州等地。

“我們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去學習、工作,”陳國基說,希望能夠讓他們多一些知道國家的发展,了解國家的最新情況,從而強化他們的自豪感,強化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成為愛國愛港的青年。(完)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