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中俄又簽136億元項目,人民幣成俄主要外幣

分享到:
2024-02-04 08:2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4日電 今年1月底,“2024中俄(沈陽)經貿合作洽談會”在沈陽舉行,現場集中簽約55個項目,總價值達136億元人民幣。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Elvira Nabiullina)表示:目前,人民幣已經取代美元、歐元,成為俄羅斯海外經濟活動的“主要”外幣。過去兩年,人民幣在俄羅斯出口交易結算中的份額已從0.4%升至34.5%。

價值136億元人民幣中俄合作項目,在沈陽集中簽約

日前,納比烏琳娜在俄新社發表的採訪中說:“直到2022年,我們的外匯儲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元和歐元,這是因為(此前的)對外貿易合同主要以美元和歐元結算。”

“現在,(我們的)海外經濟活動非常積極地轉向使用其他貨幣結算,而且主要是人民幣。”

納比烏琳娜表示,人民幣在俄羅斯出口交易結算中的佔比已從兩年前的0.4%升至34.5%,它在同期進口交易中的佔比也從4.3%升至36.4%。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別洛烏索夫(Andrei Belousov)去年11月也表示,雙邊貿易以盧布和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已高達95%。

納比烏琳娜 資料視頻截圖

報道認為,這一變化與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有關。俄烏衝突升級後,俄羅斯被排除在環球銀行金融通信協會(SWIFT)國際結算系統之外,并越來越依賴人民幣。中國也在努力提高人民幣的全球吸引力,推動其成為可以替代美元的國際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

報道還提到,中俄本周在沈陽簽署總價值136億元的55項協議,進一步鞏固了兩國關係。

1月29日,中俄代表進行集中簽約。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綜合新華社、《沈陽日報》報道,1月28日至30日,“2024中俄(沈陽)經貿合作洽談會”在沈陽舉行。來自俄羅斯及歐亞經濟聯盟相關國家的百餘位企業家、中方企業代表以及行業專家學者齊聚沈陽,共吸引涵蓋通道建設、進出口貿易、冷鏈倉儲、金融服務等領域共55個項目集中簽約,總簽約額達136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沈陽市積極在貿易、投資等領域加強對俄合作,著力打造對俄經貿合作的商品、物流、信息集散地。沈陽市商務局數據顯示,2023年,沈陽市累計批准設立俄羅斯投資企業122家,對俄羅斯進出口額達到40.6億元,同比增長80.2%。其中,出口31.5億元,增長51.9%;進口9.1億元,增長404.9%。

“金磚國家擴員,對人民幣是新機會”

納比烏琳娜在採訪中表示,俄羅斯作為2024年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將推動使用人民幣等其他貨幣、打通結算系統的合作。當被問及金磚國家各成員國央行今年的優先事項和目標時,她補充說:“我們將拿出一個繁忙的議程。”

報道認為,對中國來說,金磚國家近期擴員意味著人民幣將有更多新機會,同時也可防止美國將美元“武器化”。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稱,中國在多邊協議方面仍面臨現實考驗。考慮到人民幣的兌換和使用,人民幣交易更多集中在需要從中國大量購買產品的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俄媒此前指出,近年來,由於人們對美國債務飆升的擔憂不斷增加,以及廣泛實施的以美元為杠桿的制裁措施,美元作為世界主導貨幣的長期地位已被逐步削弱。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策略師曾表示,儘管美元在可預見的未來仍保持其長期主導地位,但是全球經濟正顯現去美元化的跡象。

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毛希丁(Mansoor Mohi-uddin)此前曾表示,“用人民幣結算的加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的地緣政治形勢。這一點,加上貿易流動的長期趨勢,可能正在加速人民幣的使用”。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俄提前超額完成兩國元首提出的貿易目標,全年貿易額超過2400億美元。中國連續14年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是俄羅斯第一大機電產品進口來源國、第一大牛肉和海產品出口目的國。中俄在能源、航空航天、科技等領域大項目合作穩步推進,貿易結算、物流通道更加順暢便捷。

美媒報道稱,中俄貿易激增,最大贏家是中國的車企。得益於對俄羅斯的銷售,中國去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俄羅斯工商會理事會成員、莫斯科州工商會主席伊戈爾·庫伊莫夫表示,多年來,沈陽市與俄羅斯在友好城市、重大項目、投資貿易、科教人文等領域開展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希望通過2024中俄(沈陽)經貿合作洽談會等活動,在沈陽尋找到更多的合作機會,實現互利共贏。(完)

【編輯:張麗欣】

視頻

更 多
中老鐵路還能這樣運輸!55台“貴州造”新能源客車“坐火車”出境到萬象
中國車企搶佔東南亞新能源車市場
智能手機都落伍!這款港產眼鏡功能強大超出想像
【通講壇】投票日在即,此次美國大選為何不打“中國牌”?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