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堅實數據足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機遇處處

分享到:
2024-06-15 20:49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15日電(記者陳卓儀)香港回歸祖國27年,“一國兩制”獨特制度優勢彰顯;在特首李家超帶領的特區政府努力下,經濟自疫後復甦向好。然而近年來抹黑“唱衰”聲音不斷,而一連串堅實數據證明,香港仍是不可取代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據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與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最新報告,今年香港重返全球三大頂級金融中心行列,並反超新加坡登上亞洲第一金融中心城市寶座。

香港中通社圖片

李家超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等媒體採訪,道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多元化。他說,很多人談國際金融中心只是很狹隘地談股票買賣,但國際金融中心還包括是否容易幫助國際融資、銀行活躍程度、保險密度、貨幣流動等。香港發債水平亞洲第一,世界百強銀行有75%在港營運,香港保險密度全球第一,香港佔人民幣離岸交易八成。

傳統優勢彰顯,國際競爭激烈,特區政府近年來也主動搶人才、搶企業、搶資金。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受訪指出,海外企業對香港的投資環境非常有信心。特區政府已成功引進近50家企業來港;投資推廣署上季亦協助近200家企業在香港落戶,按年增長40%。

儘管數據擺在面前,為何“唱衰”聲音不斷?正如李家超所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最大挑戰不是經濟和金融方面,而是政治因素。

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對香港很“關注”。從2019年開始,“香港移民潮”、“香港被新加坡趕超”、“國安威脅”⋯⋯這些論調都被打臉了,於是話題又再轉移至其他領域,如美國銀行家在媒體撰文唱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辭任終院的英籍法官撰文抹黑香港法治,美國政客叫囂撤銷香港駐美經貿辦特權地位。

這些毫無事實依據的觀點和報道,也讓不在香港生活工作的人士信以為真。特區政府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受訪時分享,一位在香港經商40年的外籍朋友,回到倫敦後被問“香港安全嗎?”馬認為很多誤導需要香港政府和商界向外解釋清楚。

實際上,香港機遇處處,國際上仍非常看好香港前景。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接受英文報章《南華早報》訪問時,反駁關於香港可能不再是營商好地方的說法。他說,不認同香港前景黯淡的評估,環境有高低起伏,但人們可以駕馭,他對香港及港人有信心。(完)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賴清德堅持“台獨” 台商苦不堪言:希望領導人對基層百姓多用心
來到大陸後,台灣青年的真實心聲
【通講壇】菲律賓“鬧海”戲碼不斷 是要試探中國海警新規底線?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讓科研能夠在現實的生活中應用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要“搶”人才 也要有舞台
聽澳門特首賀一誠談談什麼是“澳門的底氣”
從“坐一天”到“睡一覺”,香港新開通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體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