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社論:全世界都在享受大陸的創意,台灣實在不應該錯過香港新聞網2月18日電 大陸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自上映後一路狂飆,在全球票房上超越了《冰雪奇緣》《侏羅紀世界》等好萊塢大片,於海內外掀起一陣觀影與討論的狂潮。《哪吒2》22日起將在港澳地區全面上映,當地民眾得以在“家門口”實現“一刷”“二刷”的心願。然而,海峽對岸的台灣,受限於“配額抽籤”制度,今年內民眾恐怕無緣在台看到《哪吒2》。台灣《旺報》17日發表社論表示,《哪吒2》的好成績說明大陸已掌握跨越文化門檻的流量密碼,這值得台灣多加關注與了解,兩岸應有更多對話的空間與合作的機會。 圖為在瀋陽一家影院拍攝的《哪吒之魔童鬧海》海報 圖源:新華社 文章稱,哪吒在台灣稱為三太子或太子爺,是廟會活動中的要角。“電音三太子”是深具台灣特色的宗教民俗表演,近年來頗受歡迎,曾登上“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台北花博”等大型活動表演舞台,2010年還跨海在上海世博會演出。據中國台灣網報道,在今年的陝西銅川元宵節活動中,“電音三太子”成為焦點,其獨特的服飾、歡快的節奏、活潑的表演風格,與銅川本地社火中的舞龍、舞獅等傳統節目相互映襯,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孫悟空同樣是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角色,其故事以多樣的藝術形式廣泛傳播,包含卡通、電視、電影、戲曲等:1971年,“台視”推出閩南語布袋戲《新西遊記》;2002年,兩岸合作推出電視劇《齊天大聖孫悟空》;2012年,台灣樂團五月天的專輯收錄了膾炙人口的《孫悟空》。 哪吒和孫悟空的故事是兩岸共有的文化記憶、文化資產,也是兩岸文化聯結的紐帶,這也不難理解台灣民眾為何會那麼關注和喜愛《黑神話:悟空》《哪吒 2 》。可由於台當局的消極態度,台灣民眾沒法及時體驗、參與,多少人“隔海興歎”。 不過,《黑神話:悟空》未在台上線時,許多民眾選擇轉跳香港、日本等商店購買;在台看不到《哪吒2》,不少民眾就選擇“打飛的”到大陸一飽眼福,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熱情與認同,絕非台當局所能阻擋。 文章分析指出,哪吒和孫悟空這兩個角色身上,強烈的叛逆精神與自我實現意志,使他們深受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哪吒2》裡的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黑神話:悟空》裡悟空與天命人之間的關係,其核心都是講述一個人如何抗爭既定命運的歷程。 無論是《哪吒2》《黑神話:悟空》,還是引起全球討論熱潮、以中文思考的AI大模型DeepSeek,基底都是中華文化,透過新興科技、藝術與創意製作出的戲劇、電玩甚至AI大模型,提供世界有別於由西方價值及文化內容所帶動的流行文化與科技應用;儘管西方觀眾、玩家和使用者,還需更熟悉其中的文化元素,但是從現實的市場來看,迭創紀錄的銷售規模,顯示大陸已能掌握跨越文化門檻的流量密碼,值得台灣多加關注與了解。 文章進一步指出,亟思發展AI產業的台灣,若能如同印度一樣,在便宜、好用、開源的DeepSeek上,開發自己的LLM(大型語言模型),相信一定會縮短時間與成本。況且,使用中文的台灣,一定比印度更好上手。 當全世界都在享受大陸的創意時,台灣實在不應該錯過;兩岸在共同的語言、文化等基礎上,在發展軟實力方面,應該有更多對話的空間與合作的機會。 (完) 【編輯:張依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