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士業取消罷工 惟深層問題亟待解決香港新聞網2月19日電 題:香港的士業取消罷駛 惟深層問題亟待解決 香港新聞網記者 梁嘉軒 曾稱要在三月初發起的士罷駛行動的香港無線電的士聯誼會主席黃羽庭19日表示,取消上述罷駛行動,並就言論對市民所引起的不安情緒向市民道歉。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2月初,的士業界稱內地打車服務商高德違反與業界間的承諾,提供俗稱“白牌車”的非法載客取酬服務。的士業界認為,特區政府對“白牌車”執法不力,繼而要求特區政府“大量檢控”相關車主和司機,威脅若相關訴求未獲回應,將發起一連五日的罷駛行動。 對此,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非法“白牌車”要依法打擊,但任何激烈行動都無法成功解決問題。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早前則呼籲呼籲的士業界保持冷靜理性,以市民利益為重,並安排於19日分別與的士業界和網約車平台會面。其後黃羽庭見記者時表示,“ 既然特首親自下令要打擊‘白牌車’”,將停止3月5日的“停止載客”(即罷駛)活動。 縱然這次危機的警報暫時解除,但乘客與的士業界之間的矛盾並非一日之寒,多年以來,的士司機濫收車資甚至搶劫乘客行李的案件絕非罕見,自2014年美國網約車平台“進軍”香港後,矛盾進一步激化。 一方面,乘客渴望在付出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翻幾倍的車資後,能獲得高效、舒適的服務;一方面,的士業司機需要在高昂的運營成本中生存;再者,資本洞察到科技可以為“點對點”服務賦予更大潛力。 香港交通諮詢委員會曾在1994年發表《的士政策檢討報告書》,提出就壓抑的士牌照投機活動的相關建議。然而在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前,時任運輸司代表曾在立法局上對議員表示,的士牌作為一種投資工具,這是當局所認可的看法。 時至今日,除2024年發出對的士車隊牌照外,香港市區的士牌照已自1994年後沒有再被發出,人口規模約750萬人的城市,僅有約1.8萬輛的士,其中市區的士僅有約1.5萬輛。不同持份者對的士是否供不應求意見不一,但2015年,在香港警方大力打擊非法載客取酬的背景下,的士牌價觸及歷史高位723萬港元。 據最新數字顯示,現時市區的士牌價為285萬港元,縱然已經較歷史高位大幅度回落,但對比臨近地區而言,香港的的士牌照價格仍然高昂。同樣以高昂著稱的香港房價,每平方呎價格僅為的士的三分之一。 為支付昂貴的車租,的士司機工時極長,香港的士普遍僅分為早班和晚班,各12小時。同時,因電子收款平台到賬時間延遲,且收取平台費,不願意接受任何電子支付方式的司機仍為大多數。 在工時長、單休、節假日不能隨便休息等種種因素下,新入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讓市民感受最深的是,車越來越難打了。在網約合法的士的平台上,就算地處市區、繁忙時間依然需要10分鐘以上的候車時間,路上完全攔不到車的情況更是極為常見,就算攔到車,目的地不符合司機“心水”,依舊有機會被拒載。 在的士服務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下,市民轉投收費更高、有被保險拒賠可能的網約車服務。截至去年年中,優步表示過去十年已在香港接載乘客約400萬名。同時,有調查報告指出逾四成半受訪者曾使用網約車服務,更指出過半市民不滿意甚至“非常不滿意”的士服務質素。 香港網約交通市場逐漸被開發,去年來自阿里巴巴的高德打車在香港開展網約的士服務,更在近日開展網約“白牌車”服務。此舉引起的士業界劇烈反應,更引起了文章開首的士業界揚言罷駛的言論。 的士業界認為,網約“白牌車”服務無需承受高昂的牌照費用,更無需受到諸多法律法規掣肘。有報道更指出,市民對的士需求的下降,加上駕駛網約車本身更具有彈性、更符合年輕人的擇業偏好,用車的需求下降,導致的士車行的利益被蠶食。 事實上,的士業界近年已發起過多次行動,包括2018年發起慢駛行動、2023發起“晾車”行動、自發“放蛇”打擊“白牌車”等行動。但多次擾民行動,加上的士行業的服務態度未有明顯改善,大敗市民好感。 按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近四成半市民認為釀成本次的士罷駛風波的責任主要在的士業界上,然而,過半受訪者認為,要解決的士問題,需特區政府出面“破局”。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及交通諮詢委員會於19日分別於的士業界及網約車平台會面,交諮會主席張仁良表示,網約車和傳統的士在本質上並無矛盾,交諮會正在研究本港點對點交通服務的需求體量,並將進一步提交報告給特區政府。 (完) 【編輯:梁嘉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