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故事|見證香港百年衞生歷史 戰前公共浴室即將謝幕

分享到:
2025-02-23 10:1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23日電 (記者 黃璇)在香港西營盤的第二街與西邊街交界處,矗立著一座粉紅色的百年建築——第二街公共浴室。這座建於1925年的公共浴室,是香港現存唯一的戰前公共浴室,見證了香港從鼠疫肆虐到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歷史演變。隨著時代變遷,這座二級歷史建築將於今年6月1日正式關閉,但其背後的故事,卻深深烙印在香港的集體記憶中。

【延伸閱讀】

陪伴港人逾半世紀 穿梭在城市中的香甜記憶

上環樓梯街 郭騰龍“書寫”新年

在香港西營盤的第二街與西邊街交界處,矗立著一座粉紅色的百年建築——第二街公共浴室。(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從鼠疫到公共衞生:浴室的誕生

第二街公共浴室的誕生,與香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鼠疫防治息息相關。1894年,鼠疫在香港肆虐,西營盤作為重災區之一,居民生活環境惡劣,不少唐樓甚至沒有獨立洗手間,公共衞生狀況極差。為應對疫情並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政府於1903年制定《建築物條例》,規定新建住宅必須配備衞生設施,同時在貧民區建設公共浴室和公廁。

第二街公共浴室與水街浴室相隔約300米。(圖源:香港食環署)

第二街公共浴室於1925年11月18日開放使用。(資料圖片)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項目主管劉天佑指出,香港的第一座公共浴室於1904年在上環磅巷建成,而第二街公共浴室則是全港第三座公共浴室。1925年建成後,浴室總使用人次在首年便突破60萬,反映當時對公共衞生設施的需求極高。

建築特色:戰前浴室的活化石

第二街公共浴室的建築設計是戰前公共建築的縮影。整座建築樓高兩層,男浴室位於底層,女浴室則設於上層,分別設有31格和38格淋浴格。建築後方保留了一支燒熱水用的磚砌煙囪,紅磚牆身和泛黃燈光的氣窗展現了當時的通風設計。建築外牆原為米白色,九十年代因紅磚外露而被重新髹上粉紅色。

第二街公共浴室的建築設計是戰前公共建築的縮影。(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建築外牆原為米白色,九十年代因紅磚外露而被重新髹上粉紅色。(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內部設計則以功能性為主,私隱度較低。(資料圖片)

無綫電視多年前曾推出節目介紹香港的公共浴室。(圖源:TVB)

內部設計則以功能性為主,私隱度較低。每個淋浴格之間只有一塊及胸的隔板,沒有冷熱水調節。冬季熱水供應亦有限,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氣溫低於20度時,熱水才會啟用,其他時間僅提供冷水。這些設施儘管簡陋,卻在當時的香港為居民提供了生活支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並非每戶住宅都設有浴室,居民需前往公共浴室排隊洗澡。劉天佑表示,當年的公共浴室不僅是居民清潔身體的地方,更是一處社交空間。“來洗澡的人會在這裡遇到朋友,就像日本澡堂一樣,一邊洗澡一邊聊天。”

然而,隨著香港社會的發展,私人住宅普遍配備獨立浴室,公共浴室的需求逐漸減少。根據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數據,2024年第二街公共浴室的男女浴室每小時平均使用人數分別僅為6人和5人,使用率極低。相比之下,附近的水街浴室經翻新後設施現代化,食環署因此決定關閉第二街公共浴室,並延長水街浴室的開放時間。

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總監張家榮表示,第二街公共浴室與周邊的舊贊育醫院(現西區社區中心)和西約方便所(現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歷史建築群,記錄了西營盤從鼠疫重災區到現代化社區的轉變。他建議活化過程中應部分保留浴室的原始間隔,讓公眾能夠近距離感受早期公共浴室的樣貌。

香港中西區區議員楊學明則提出,應將建築改造為社區客廳或幼兒暫託設施,以服務劏房戶及基層家庭的需求。他認為,這座建築不僅具有歷史價值,也應繼續為社區發揮功能。

一段歷史的終結與延續

隨著第二街公共浴室的關閉,香港將再無運作中的戰前公共浴室。這座建築見證了香港從疫病肆虐到現代繁榮的轉變,也承載了無數市民的日常記憶。正如張家榮所言:“社區價值或許已減退,但歷史價值卻更加珍貴。”未來,無論這座浴室將以何種形式存在,它都將繼續訴說屬於香港的故事,成為不可或缺的歷史印記。(完)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超強颱風“摩羯”逼近 香港嚴陣以待
《哪吒2》香港正式上映 市民8點排隊等候 馬來西亞遊客特地訂票支持
在無冰之城的香港學短道速滑!學員:這改變了我的人生
《哪吒2》在港預售大熱 香港文體旅局局長:哪吒團隊有一點值得學習
韓國下架DeepSeek 韓國AI公司高管怎麼看?
香港公司“牽手”中東財團 外企高管:香港太關鍵了
《哪吒2》香港首映 觀眾:難怪票房有百億!看之前還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