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三周年,網友翻出了這張照片!香港新聞網2月24日電 今天是俄烏衝突三周年的紀念日。三年前的2月24日,因北約東擴及頓巴斯衝突,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自此俄烏衝突爆發,成為二戰結束以後歐洲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央視新聞圖片 最近幾天,俄烏衝突似乎迎來了轉機。當地時間2月22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其團隊專注於繼續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進行談判以結束俄烏衝突,特朗普有信心能在本周完成談判 。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采取了直接繞過歐洲和烏克蘭的策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關於烏克蘭問題的“破冰”通話。隨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沙特進行了會談,并達成了四點共識,而歐洲和烏克蘭在這場外交博弈中被邊緣化。 有評論指出,特朗普的“交易式孤立主義”和“美國優先”原則,使得他在國際事務中不惜犧牲任何利益,哪怕是歐洲這些最重要的“盟友”。英國《金融時報》以《歡迎歐洲來到小孩那桌》為題,嘲諷全情投入俄烏戰爭的歐洲,“美國正在與俄羅斯談判,沒有歐洲人能坐在桌邊。很明顯,歐洲人就是小孩。” 而對於原本就坐小孩桌的烏克蘭而言,其處境更是尷尬。近日,美烏之間的礦產協議爭端成為國際熱議焦點。美國施壓烏克蘭,要求其拱手讓出價值數千億美元礦產開采權,遭澤連斯基堅決拒絕。 特朗普大為光火,在社交媒體猛烈抨擊澤連斯基,言辭激烈,稱其為“獨裁者”,指責烏克蘭“玩弄”美國,試圖把責任全推給烏克蘭。 美烏這場激烈的“口水戰”,引發國際社會甚至澤連斯基本人對美國援烏是否動搖的擔憂。昨天(2月23日)的基輔論壇上,澤連斯基站在聚光燈下,說出了一句讓世界“動容”的話:“如果能帶來和平,我願辭去總統職務”。他的聲音里既有堅定,也有疲憊。 澤連斯基還否認美國給的援助是債務:“我甚至連1000億美元也不承認。我們同意拜登的說法,那是贈款,不是債務。” 其實,在這場俄烏衝突中,美國的角色從一開始便備受爭議。有網友犀利地指出:美國得到了能源,俄羅斯得到了土地,歐洲背上了債務,而烏克蘭則收穫了榮耀。 與此同時,一張舊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關注。這張照片記錄的是一位香港女生在觀看關於烏克蘭“為自由而戰”的紀錄片後痛哭流涕的場景。 2019年,亂港分子曾組織看了一場關於烏克蘭顔色革命的紀錄片,這位香港女生看完後感動得痛哭流涕,在面對西方記者的鏡頭時說下了:“我希望(香港)可以像烏克蘭一樣,有這樣好的結局。” 近日,有網友轉發這張照片,并配文:“烏克蘭的結局是好還是壞,現在已經基本明朗,不知道當年哀嚎的這個殖人,現在是否還記得她當年的話?” 據悉,讓那位香港女生看得流淚的紀錄片,名字叫《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有網友指,整部紀錄片完全站在西方的視角解讀,把警察塑造成一群惡魔,所有的過錯都推給政府,說他們無視民眾希望融入歐洲的訴求,想要親近俄羅斯。而縱火、暴動的民眾即使同樣有錯,也被粉飾成追求民主自由的正當行為。烏克蘭顔色革命背後美國、俄羅斯、歐盟之間複雜的政治博弈,更是被選擇性地無視。 俄烏衝突三周年之際再看這張照片,諷刺意味更濃。俄烏衝突是一場地緣政治悲劇,烏克蘭成了博弈“前沿陣地”,西方援助多為地緣私利,烏克蘭付出慘痛代價,滿目瘡痍。 在這場戰爭之中,烏克蘭失去了約20%的領土,包括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鬆和扎波羅熱等地區。此外,包括首都基輔在內的大量城市遭到戰火摧殘,工業和農業基礎設施被嚴重破壞,糧食產量大幅下降,經濟遭受重創。 還有就是人口方面。根據統計,戰前烏克蘭人口為4300萬,現在只剩3000萬左右,其中有600萬-800萬人外逃至波蘭等國,200萬青壯年死亡,還有大量人口處於流離失所的狀態。 國家債務方面。烏克蘭的國債從戰前的227億美元飆升到現在的2300億美元,這麼沉重的一筆債務,接下來連續好幾代烏克蘭人都還不清。此外,一旦烏克蘭跟美國簽署了礦產資源協議,將立即失去全國一半以上的礦產。 …… 這樣的結局,能稱之為“好的結局”嗎?(完) 【編輯: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