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消防添“法寶” 強化電動車火災救援能力

分享到:
2025-03-06 08:4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6日電 隨著香港電動車愈來愈普及,與電動車相關的火警不容忽視。香港消防處日前表示,去年發生48宗涉及電動車的交通意外及火警,較前年增加92%。電動車一旦起火,鋰電池在高溫下可能會導致“熱失控”,火勢急速蔓延,甚至有爆炸風險,消防處各分區已引入電動車滅火救援工具,消防員成功撲滅火勢的時間加快一倍,減少火災對生命及財產的威脅。

圖片來源:香港消防處FB

綜合香港文匯報、香港電台報道,消防處災難應變救援隊助理消防區長文家平表示,灌救電動車火警較傳統汽油車複雜,因為鋰電池一般安裝在車底,有堅固外殼包圍,如果單靠傳統方法在外圍射水,只能間接滅火,成效較低。根據國際研究,通常要花4小時救援,以及用接近15萬公升水才可冷卻電池。

他拆解意外成因,與供應高壓直流電的鋰電池有關,一旦短路相當危險,最怕出現“熱失控”情況,電池內部會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導致內部壓力和溫度急劇升高,火勢可於短短數秒燒遍全車,加上電池持續釋放強大能量,“燒完又燒”亦很常見。

針對電動車出現的火災危險,並強化相關的救援能力,消防處引入最新五件電動車輛滅火救援工具。文家平介紹,這五件整套裝置大約為20多萬元,其中應急插頭可應用於電動車火災或交通意外現場,暫時阻止電動車突然移動,而救援的重點為將鋰電池降溫。由於電動車的鋰電池於車輛的底部位置,因此長達2.49米的高壓噴霧喉筆大派用場,可放置於車底電池位置,產生出的水霧能完全覆蓋車輛底部的電池火源,做到快速降溫的效果。

電池滅火系統亦是一種專為消防人員設計的鋰電池火警滅火裝備,可以深入車底電池位置,透過高壓氣動刺針瞬間刺穿車底的電池外殼,直接及高效地注水,迅速降低電池溫度,避免火勢擴大,而電動車輛滅火氈可快速有效地抑制鋰電池燃燒引發的火勢。該氈由玻璃纖維和矽膠塗層製成,可抵禦高達攝氏550度的溫度,並在1100度才開始軟化,是以窒息法輔助滅火,並防止火勢及煙霧擴散。

為防止鋰電池死灰復燃,由防洪擋板快速組裝而成的臨時水池,用於浸沒已燃燒或具有復燃風險的電動車,透過水浸降溫能有效抑制鋰電池內部的熱失控現象,防止火勢復燃。

文家平表示,新裝置能根據不同的地形和場景,為現場救援提供高效且可靠的應急解決方案,根據國際研究,以往的電動車火災,需要長達4小時及15萬公升的水,但通過新裝置,滅火時間縮短至平均不多於2小時,用水量減至1.5萬公升,而將電動車放置在水池中,已經可以讓鋰電池達至一個穩定的狀態。

該裝備工具已投入服務,2月底於葵湧道發生的電動車交通意外,由於電動車冒煙後仍然高溫,消防需要較長時間灌救,當時便拖往檢驗中心,並吊起電動車,利用臨時水池降溫。

除了運用新裝備外,亦要及時應對電動車出現的火災危險。文家平表示,消防處的特種救援隊,已於2023年改稱為公路及鐵路拯救隊伍,包括制訂針對新能源汽車及混合動力汽車的滅火救援行動指引,針對地強化相關的救援能力,及定期為前線消防人員提供交通意外事故拯救訓練,分布於全港的消防局。

他強調,一般私家車與電動車發生火警的機會相若,市民無需過分擔心。電動車的生產商在製造期間,亦會根據鋰電池的特性,增加保護裝置,但他呼籲當電動車發生火災時,市民需立即報警救助,切勿嘗試自己去滅火,而是應立即報警救助,以免加劇火勢甚至引發爆炸,導致救援速度受影響。(完)

【編輯:紀東】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