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兩個半月升逾25% 市值增7.25萬億香港新聞網3月31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強本月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支持香港及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上周舉辦了連串金融盛事,吸引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財金界人士與會,進一步深化了香港與國際間的了解與交往合作。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周穿梭不同場合接觸不同地方的國際投資者,他形容,不少國際投資者予他最深的印象是“驚執輸”,他們對投資內地、投資香港,態度轉為積極正面,表明擔心自己的投資配置“低配”了,希望追回來。在外資熱烈追貨下,港股兩個半月升逾25%,市值增7.25萬億元。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文匯報报道,陳茂波表示,“多名盛事與會者都對我說,覺得今年來到香港,整個市面都興旺返,外國客人也增加了,連各類金融機構對本港也增加了積極正面的評價。”從近月港股愈升愈有,亦可見各路外資熱烈追貨情況。恒指由今年1月13日低見18,671點,但其後1月底DeepSeek-R1橫空出世,大市即見起動,至3月19日高見24,874點,大升逾33%,大市近日雖然回落,但截至上周五仍錄得25.47%升幅。 港股市值兩個半月大增22% 港股市值亦由1月13日的約33.23萬億元,增至上周五(3月28日)的約40.48萬億元,大增21.82%或7.25萬億元。 上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城市同時有多個金融盛會舉行,除了政府主辦的活動外,還有一些大型金融機構舉辦的活動,陳茂波每日都到訪多個不同場合,總括來說,發覺外國參會者對香港及內地的看法大幅轉為正面,氣氛亦相當積極。 陳茂波認為,本港股市近兩個月來的暢旺,也有助拉動了整體氣氛更積極,今次與他接觸的金融領袖中,有來自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家族辦公室等的基金經理,他們給陳茂波最深刻的印象是“驚執輸”,不少人後悔低配了中國資產,希望要追回來。 今年擬赴東南亞中東等招商 他說:“早兩年,因地緣政治等種種原因,促使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中,都傾向低配中資股,但如今發覺DeepSeek推出後,原來內地科技業發展這麼強勁,加上內地房地產市場及地方債等以往令人擔憂的問題,現在又處理得不俗,至少是可控範圍之內。” 此外,內地去年經濟平穩增長,國家亦推出多項政策刺激消費,生產、出口也在努力適應挑戰,例如部分內地企業的供應鏈搬到了境外作布局,又進一步提升了內地經濟發展力度與韌性。 除辦金融盛事吸引國際投資者親身來港了解情況,特區政府近年也頻繁主動到海外宣講香港優勢及招商引資,並取得豐碩成果。2024年政府共協助539家境外企業在港開業或擴張業務,年增41%創新高。這些外企落地後帶來6,864個職位,按年增逾67%;帶來的總投資677億元,亦創新高,按年增10%。外企主要來自內地,其次為美國、法國、英國及新加坡。他表示,今年一定會繼續四處招商引資的工作,具體計劃包括會再到中東及東南亞,另外歐洲行程也在策劃中,這三地都是本港重點鞏固與開發的市場。 外資有信心:逾15萬億投港 陳茂波表示,本港未來發展的重點就是加強內聯外通,幫助國家在這裏匯聚資金和人才,“即使近年面臨地緣政局風險,但歐美市場對香港仍然是重要的,所以我們要不斷跟他們交往,特別是很多時候外邊對內地及香港的情況,了解得未必很全面,甚至因為某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作出不公道的報道,令他們對我們有所誤會。” 面對外媒的抹黑,應如何才能釋除外國對香港的疑慮呢?陳茂波直言:“很簡單,我們只需讓數字與事實說話。”以資產管理、財富管理行業為例,本港目前管理的資產達到4萬億美元(約31.2萬億港元),當中一半以上的資金(即逾15萬億元)來源地是香港及內地以外的地區,這很好地說明外國大量資金對本港的信心。 “經營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的歐美大型金融機構,其實都一直在港擴充業務,租更多的地方、請更多員工。最後是我們的股市最近暢旺,其實主要參與的資金仍是來自歐美,而且比例相當重,單是這些數字就可以讓外國友人了解實況。”他說。另方面,香港的法治制度仍在全球前列,終審法院有6名海外非常任法官,全部來自普通法區,包括來自澳洲、英國等英聯邦國家。“試問全世界有哪個地方會有此安排?” 守穩金融安全 謀求做大做強 陳茂波形容,現在是不平凡的時刻,全球過去在世貿組織(WTO)框架下自由貿易,到如今走向單邊主義。他認為,這個局面還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但他相信,凡是有“危”便會有“機”。香港首先便是守穩金融安全,特別是目前美國貿易政策經常改變,難免會引起金融市場波動,守穩本港金融安全至關重要。過去多年來,香港已建立巨大的緩衝,例如本港外匯儲備逾4,2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本港貨幣基礎的1.7倍,可謂相當龐大。 第二是本港有效及實時的監控和監管,“本港的監控制度持續確保金融市場正常運作,雖然港股有一定數量的沽空額,但沽空的情況當局一直有掌握,沒發現有異樣情況。”市場不單只論安全,也要講發展,要安全地發展才可做大做強。“IPO的發展當然重要,我們一直在研究怎樣進一步完善整個上市機制,例如正研究如何推低交易成本,包括可否改革買賣股票手數來提升股市流動性,有助吸引更多其他地方公司來港上市。”另外,除了固有的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外,本港在綠色可持續金融的發展也是亮點,目前本港位列亞洲第一。 內地在綠色轉型方面,未來需要很大量資金,他認為香港在這方面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此外,本港的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亦是另一個發展空間。 (完) 【編輯: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