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韓國下一任總統誰當選 外交路線或是重要參考香港中通社4月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韓國政府高官7日對韓媒表示,初步敲定於6月3日舉行新一屆總統大選。受訪學者直言,本屆大選已不局限於韓國國內兩黨政治鬥爭,更將是韓國經濟外交路線的一次被動適應轉型。候選人如何定義韓美關係和中日韓關係,將是選民投票的重要參考。 韓國憲法法院4月4日全票通過尹錫悅彈劾案,根據韓國法律,須在60天內選出新一任總統。韓國政府初定6月3日為大選投票日,具體時間需國務會議最終表決通過。 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被視為最熱門總統人選。據韓國最新民調,其支持率達到33%。不過,李在明遭韓國檢方指控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儘管3月26日首爾高等法院推翻一審判決,改判李在明無罪,但韓國檢方翌日提出抗訴。若韓國大法院趕在2個月選舉期內判處李在明罪名成立,他將失去總統競選資格。 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內部,呼聲較高人選是權寧世和韓東勛。權寧世為現任國民力量黨緊急對策委員會委員長,在尹錫悅被拘留後主導黨務運作,近期與尹錫悅會面並傳達團結信號。韓東勛為前任國民力量黨黨首,一直被視為尹錫悅“接班人”,戒嚴事件後,因與尹錫悅切割而獲得不少民眾好感,被黨內批“背叛”。 李在明。圖源:新華 中國亞太研究會研究員、東北亞問題專家于瀟教授7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保守陣營還未選出代表人物,權寧世比韓東勛獲選幾率大。韓東勛優勢是已走到前台,公眾曝光度高,但彈劾案初期其態度存在猶疑,在維護黨派利益上或被認為不夠堅決,且較年輕。權寧世態度堅決,資曆老,易獲得黨內各派系關鍵人物認可,劣勢是一直居於幕後。 “最有競爭力的仍是李在明。”于瀟續指,保守陣營在維護尹錫悅的過程中,已失去部分中間陣營支持,很難選出一位同時滿足有感召力、令人耳目一新、獲黨內支持的代表人物。自由派的李在明支持率則遙遙領先,尤其在彈劾案中後期,共同民主黨有所收斂,維持了國政穩定過渡,贏得不少選民認可,使支持率回升。惟李在明的官司仍存變數。兩派陣營均穩固,關鍵要看誰能贏得中間選民。 韓國政治體制正面臨壓力測試。尹錫悅彈劾案宣判後,“倒尹”、“挺尹”兩派民眾走上街頭。保守陣營能否在大選中獲勝,決定了尹錫悅的最終結局。無疑,總統大選將延續彈劾案的激烈博弈。 美國尚未對韓國總統熱門人選表露明顯傾向,特朗普政府忙於實施對等關稅政策,韓國遭課稅率高達26%。韓國股市7日應聲暴跌逾5%,一度熔斷暫停交易。 于瀟分析,韓國正面臨美國對韓政策調整、特朗普關稅和朝鮮半島環境變化,決定了本次大選已不僅是韓國國內一次兩黨政治鬥爭,更是一次經濟外交路線的被動適應轉型。候選人如何定義韓美關係和中日韓關係,將是選民投票的重要參考。美韓前總統拜登與尹錫悅配合無間,但特朗普對韓國的全面倒向并不買賬,仍會收取關稅和保護費,料所有韓國總統候選人均會向中間路線回調。此外,從憲法上避免戒嚴事件、國內政治框架改革或也會成為選民的投票因素。本屆選戰鬥爭將異常激烈。(完) 【編輯:李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