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講壇】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再加徵50%關稅 專家:這沒什麼太大區別了 【解說】為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佈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作為反制措施。特朗普於7日在社交平台威脅稱,若中國不撤回反制措施,美方將於4月9日起對中國實施額外50%關稅,並終止一切中美貿易談判。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8日表示,若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對於這波中美貿易戰,中國會如何應對?如果美方真的持續加徵關稅,中國還會出台哪些反制措施?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8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對於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中國已做好準備。 【同期】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 首先他(特朗普)威脅再加徵關稅,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區別。54%和540%,這個生意都是沒法做的。我們對於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應該是已經做了極限推演的。我們可能還要繼續增加更多的內需。我們想增加內需的話,一方面擴大消費,第二個我覺得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持,很顯然會馬上出台,使得我們能夠有更好的時間去對抗特朗普加徵關稅給外循環造成的壓力。第三個我們要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我覺得特別是和歐洲、歐盟這一塊,其實也是要共同來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有了我們一些擴大朋友圈的助力,包括中日韓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是不是可以在近些年內有一些實質性突破,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暢想的。 包括對拉美市場的開發,包括對於新型的貿易方式的應用,比如說跨境電商也好,數字貿易也好,離岸貿易也好,我覺得這些都是一些方案。 反制措施我覺得也會盡快出台,會不會蔓延到服務貿易領域,這些都可能是中國的一些反制的牌。在服務貿易領域裡面我們是逆差,這些服務貿易可能會包括,比如說最典型的金融保險,然後包括留學這種教育,然後包括這種影視歌文化的傳播,會不會蔓延到這個方面,我覺得是有可能的。包括更嚴格的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可能這些都已經是在我們的(反制)範圍之內。 【解說】特朗普挑起貿易戰,一大理由是讓美國製造業回流。劉春生認為,美國並不具備製造業回流的基礎,相反,特朗普的關稅措施讓國際投資無所適從,所造成的通貨膨脹也讓美國消費者難以承受。 【同期】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 美國不具備製造業回流的基礎,這個是我們要了解到的。你人均GDP都超過9萬(美元)了,你怎麼搞製造業,你沒有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你(如果)全用智能工廠,你對解決就業沒有任何的幫助。有很多跨國企業它為什麼選擇全球去佈局?是因為其他地方它的成本比較低。這個是(因為)綜合成本比較低,人力成本也好,環保的成本也好,各項制度的成本也好,合規的成本可能都比較低。美國不具備這樣的優勢。 你說你生產高端製造,把汽車製造業重新帶回美國去,在美國去生產車,那美國消費者就要購買遠超它實際價值的高成本的車輛,美國市場的消費者能夠承受得了這個嗎?就算是製造業回流,它也是需要時間的,你任期之內這個廠能不能建成,這還是一回事。你做了評估了嗎?回歸的結果你就能夠走完嗎?這個流程能夠走完嗎?法律程序能走完嗎?等你4年之內(流程)走完了,然後你也打算開工大幹,換了一任總統說取消所有關稅。特斯拉在上海建成工廠只需要那麼點時間,那是中國對外開放集舉國之力的這種情況下,給你開了無數的綠燈。你在美國一樣能開這麼多的綠燈嗎?如果能開這麼多的綠燈的話,你的基礎設施怎麼建這麼多年你還那個樣子。 記者 張琦 王豐鈴 香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