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麥美娟談香港區議會變化:已回歸諮詢服務功能

分享到:
2025-04-10 18:5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10日電 (記者 陳卓儀 徐嘉儀)完善地區治理後的香港區議會上任逾一年,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10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以親身經歷講述區議會變化,讚本屆區議員履職盡責、工作高效、高透明度。

  曾任區議員達26年,麥美娟見證區議會的變化:“最初大家都很理性討論地區問題,到後來出現很多政治議題,甚至有議員為了爭取選票變得很‘民粹化’。”

  她舉例,兩個區議員將一條巴士線拆為兩條不同時段的路線,美其名曰照顧小區利益,卻令居民無所適從,又例如同一條街出現多部無人搭乘的無障礙電梯,導致社會資源浪費。

  2023年7月,香港立法會完成完善地區治理的立法工作;同年12月,重塑區議會制度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舉行;去年1月,全體470位區議員宣誓就任。

香港中通社圖片

  “本屆區議員都是愛國者、熱心地區服務的人,討論更理性,更聚焦民生,再不會出現一些為了爭選票或爭小區利益,而忘記整體服務的情況。”麥美娟指出,本屆區議會有四個“第一次”:第一次引入履職監察制度;第一次全體區議員會議出席率不低於80%;第一次全體區議員上任3個月內成立辦事處;第一次全體區議員每年提交工作報告,開放給公眾查閱。

  麥美娟注意到,過去幾屆區議會效率為人詬病:“選舉完到正式上任,中間這段時間人可能不見了,上任後開第一次會討論成立一個委員會,再下一次會決定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到真的辦成活動,半年是正常,甚至有些要9個月。”相比之下,她說,本屆區議會上任一個月後全部開完第一次會議,中西區當月底立刻辦了地區市集,各式各樣的活動隨之在各區密集舉辦。

  “重塑區議會的理念,首先是回歸非政權性組織的定位,其次是收集民情民意協助特區政府回應市民訴求。”麥美娟透露,今年會在社區設流動會客室,讓市民更直接接觸區議員,讓特區政府施政更有效回應市民訴求。(完)

【編輯:徐嘉儀】

視頻

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