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券商國際業務成增長引擎 香港是關鍵助力香港新聞網4月14日電 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政策引領下,中國內地券商加速推進國際化戰略,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樞紐作用日益凸顯。2024年,頭部券商的國際業務表現亮眼,華泰國際、中信證券國際、國泰君安金融控股等機構營收同比增速均超40%,展現出強勁的國際化發展勢頭。 國際業務成增長引擎 香港樞紐地位鞏固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對中資證券公司的國際化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券商國際業務收入顯著提升,已成為驅動頭部券商邁向新發展階段、開闢增長新空間的關鍵引擎。 數據顯示,2024年華泰國際以200.63億港元的營收位居行業首位,同比增長40.61%;中信證券國際營收達22.63億美元,同比增長41.2%;國泰君安金融控股營收78.34億港元,增速達46.13%。盈利能力方面,華泰國際淨利潤同比激增259%,中信證券國際和國泰君安金融控股淨利潤亦實現翻倍增長。 這一成績的背後,是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與券商的國際化布局結果。從“走出去”的角度來看,中國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成為中資券商國際化布局的關鍵。據證券時報數據,截至2024年末,內地券商在港設立了35家子公司,全年協助64家企業登陸港交所,融資額達863.8億港元,佔市場總量的98.4%。此外,“跨境理財通”2.0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中資券商完善全球資產配置服務,2024年港股通交易金額同比增長64.9%,達11.2萬億港元,同比增長64.9%。 頭部券商引領全球化布局 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中資券商不僅助力企業“出海”,亦推動外資“引進來”。2024年,外資通過QFII和滬深股通持有A股市值2.9萬億元人民幣,佔總市值3.4%。 在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推進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中介機構承擔著賦能中資企業全球化經營的重要職能。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企業‘出海’的金融需求來看,首先是跨境融資,包括中資企業境外股本融資、境外債發行、引入境外投資人等。券商應積極把握中資企業全球存托憑證發行、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等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遇。其次是跨境財務顧問,包括跨境併購、戰略合作等。券商要協助中資企業在海外布局過程中對接當地優質資源,為企業“出海”對接潛在戰略合作夥伴。再者是人民幣國際化相關需求,券商應進一步豐富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人與投資人服務,拓寬人民幣資產配置途徑,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2025年,券商國際化發展業務多元化趨勢越發顯著,頭部機構正從單一投行服務向衍生品、財富管理等領域延伸,這也是券商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關鍵一步。面對“走出去”“引進來”雙向資本流動的業務需求,證券業正通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積極提高國際化服務能力,響應中國企業“出海”訴求,為企業在產業發展、資本運作、跨境併購、海外產業鏈投資布局等方面提供支持,協助客戶通過多產品跨境資本運作實現國際化戰略目標。 (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