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恐被美征超100%關稅 台灣半導體業憂心忡忡

分享到:
2025-04-21 08:11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1日電  美國雖然日前宣布暫時豁免進口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但很快又澄清此舉僅屬暫時措施,很快就會宣布針對半導體適用稅率,這也讓台灣島內相當緊張。

台灣台積電工廠外景。台灣“中央社”資料圖

據台灣《中國時報》19日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強調,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能從關稅中“脫身”。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3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採訪時還表示,未來一至兩個月內,美方將啟動新一輪針對電子產品的產業關稅。他警告,雖然目前部分被排除於對等關稅之外,但不代表上述商品已成功“脫身”,而是即將納入與半導體相關的新稅制中。

盧特尼克還提及,現今所有半導體幾乎都在台灣製造、然後送往中國大陸製成成品,美國必須向電子產品都課征產業關稅,以確保生產線遷回境內,“因為我們不能總是依賴東亞生產這些產品”。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19日報道稱,台灣半導體最重恐被征收超過100%的關稅,芯片行業猜測有三套劇本:

第一套是預測美國將採用國家/地區或廠商全球半導體產出量與美國製造的差額,訂出公式來課稅,也就是“大水庫模式”,這對半導體業衝擊將最為劇烈。業界分析,以台積電為例,其2023年年報披露年產能超過1600萬片12英寸晶圓,而且持續擴張中,但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房,初期年產能預估仍不及50萬片,“兩者間巨大差額若成為課稅基礎,稅率恐極為驚人”。

第二套劇本是直接對進口美國的芯片征稅,但此舉將懲罰在美國設廠組裝的企業。業界認為,大型芯片製造商直接銷售芯片至美國的比重不高,許多情況是通過供應鏈體系,最終集成進各式電子產品,若單純對進口美國的芯片課稅,首當其衝的是那些需要進口芯片在美國進行組裝、集成的廠商,包括在美國設有生產基地的電子製造服務大廠,如鴻海、廣達等,甚至像服務器大廠超威等美國本土品牌,“等於懲罰呼應特朗普政府而在美國加大力度設廠的業者”。

第三套劇本是成品內含半導體課稅,但追溯困難度高。業界認為,美政府可能設置一個統一關稅稅率適用於所有銷售至美國、內含有半導體組件的終端電子產品,例如所有進口到美國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服務器等,只要內含芯片就依此稅率課征。此舉潛在影響範圍極廣,幾乎涵蓋所有現代科技產品,最大的挑戰在於運行層面的複雜性與追溯困難度。

連日來,島內對民進黨當局“跪美”進行猛烈抨擊。據台灣《聯合報》20日報道, 台大前校長管中閔19日表示,目前還不知道對等關稅談判中,台灣會付出怎樣的代價。他說,“台灣前途不能讓民進黨少數偏激分子掌握”,要由更多人參與約束民進黨少部分人的偏激,并在天平上平衡對美關係、兩岸風險。

台灣《經濟日報》19日的社論稱,“護島神山”面臨內憂外患,其中內憂方面,除了台灣資源承載能力幾乎已達極限外,最重要的研發人才是否能够持續供應。不僅尖端人才的數理基礎能力下降,願意投入艱深理工研究的學生也在逐漸減少:島內4所頂尖大學畢業的理工科博士,從2014年的855人下降到2020年的413人;2022年念理工博士班的學生人數(10160人)也只有10年前(2012年13541人)的75%,“若持續這種趨勢,到2030年連台積電一家公司的需求都將無法滿足,更別說其他的高科技產業”。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提及,美國政府最近祭出限制英偉達H20芯片對華出口政策,重創公司股價。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勛立刻飛往北京,表態未來會與大陸企業深度合作。相比之下民進黨最近提出的“脫中入北”論述,就顯得相當唐突。

文章稱,美政府只要台積電,不在乎台灣安危;反觀台灣還以和美國共同打造“民主芯片供應鏈”沾沾自喜,好比認賊作父。文章稱,全球南方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作為農業及傳統產業的市場,台灣卻選擇放棄,“未來‘脫中入北’,可能變成‘棄南離世’的悲慘結局”。(完)

【編輯:豐悅】

視頻

更 多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