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巨額關稅,中國轉向中東購買液化石油氣香港新聞網4月24日電 在美國對所有中國商品濫施關稅、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後,全球液化石油氣(LPG)市場正重新“洗牌”。美國彭博社4月23日報道稱,美國高關稅迫使中國買家用中東的LPG取代美國產品,對全球LPG貿易的影響正在顯現。 中國首艘4萬立方米中型全冷式液化氣船。央視網資料圖片 據觀察者網報道,未獲公開發言授權的匿名貿易商向彭博社透露,多達7艘載有美國LPG的運輸船原定於5月和6月抵達中國,但現在正前往印度和東南亞。與之對調,賣給這些買家的中東LPG將供應給中國。 彭博社稱,近幾周由於美國濫施關稅,美國LPG、乙烷、液化天然氣和原油對華出口成為關注焦點。中國已停止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對於LPG和乙烷來說,美國出口量巨大,中國對這些燃料的需求又很高,預計LPG和乙烷市場將受到最為嚴重的打擊。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中國是日本之後美國LPG的第二大買家。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LPG進口量3568.21萬噸,其中自美國進口1800.77萬噸,佔比過半。 英國路透社21日指出,中國石化企業依賴美國LPG來進行生產活動,而美國國內供過於求,美國油氣企業需要向中國出售,否則這些產品激增的庫存可能會損害他們的經濟效益。 能源分析公司East Daley Analytics的分析師朱利安·倫頓(Julian Renton)表示,一定數量的LPG貿易可以被重新定向,“但你無法將每天40萬桶的貿易量轉移到任何其他可以接收的市場”。 航運咨詢公司德路里(Drewry)分析稱,中國的反制措施將給美國出口帶來問題,美國終端擴建計劃可能面臨延誤,庫存積壓,這都將推高成本,導致LPG找不到買家,從而迫使生產商以低價出售產品或限制產量,這種情況將導致美國LPG生產商持續虧損。 一位貿易商和兩位中國LPG貿易高管表示,貿易衝突已導致5月至6月上半月抵達中國的中東LPG期貨每噸的價格比現貨高出30至60美元,此前這一水平為每噸20至3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間,類似的關稅衝突曾出現過,中國自美國進口的LPG一度中斷,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液化氣量約為356萬噸,2019年進口量幾乎降為零至0.2萬噸。當時,中國進口LPG的主要來源地就換為了中東。 卓創資訊分析師吳國棟表示,美國新一輪關稅可能導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LPG再度呈現斷崖式下跌,中國可能尋求美國以外的LPG資源,或者與其他國家進行換貨。 咨詢公司Energy Aspects預計,中東地區的賣家將再次增加對中國的供應,與此同時,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和韓國等其他國家的買家將因此能購買到更多更便宜的美國產品,他們應該都會受益。 不過,這也意味著全球LPG運輸航線將被重塑。貿易商告訴彭博社,航線的改變可能會導致運輸船運量增加,運費上漲。 德路里認為,這一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給已面臨著船舶過剩困境的LPG運輸業造成不利影響,還會給超大型液化氣運輸船(VLGC)行業帶來一波又一波的不確定性,導致所有基準航線的VLGC現貨運價暴跌。 德路里表示,這不僅會減少對石化產品的中期需求,長遠來看,隨著貿易戰加劇人們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對LPG和乙烷的需求將受到進一步的抑制,2025年和2026年船舶業的收益也會受到影響。 在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導致金融市場陷入低迷、美國經濟增長預期被大幅下調後,當地時間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表示,他不會在關稅談判期間對中國採取“強硬手段”,暗示可能會“大幅下調”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145%的巨額關稅。 美媒認為,中方的非關稅反制工具強勁有力,讓美國“心慌意亂”。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大中華區資深經濟學家徐建偉表示,“最終,只有當一個國家遭受了足够多的自我傷害時,它才可能考慮軟化立場,真正回到談判桌”。(完) 【編輯:胡雪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