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煒:6月3日韓國總統大選與朝韓、中韓關係走向隨著尹錫悅彈劾案正式終結,韓國將在6月3日迎來總統大選,本次選戰基本確定是李在明對陣金文洙之戰,進步派與保守派何方勝選將深刻影響朝韓關係與中韓關係的走向。 一、李在明大概率會當選韓國第21屆總統 2025年4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8名法官一致通過對尹錫悅的彈劾案,至此,歷時111天的尹錫悅彈劾案終於塵埃落定。根據韓國憲法和公職選舉法,憲法法院判決罷免現總統後60天內須進行新總統的選舉。4月8日,代行總統職權的國務總理韓德洙主持召開國務會議,決定將6月3日定為下屆總統選舉投票日。 根據民調機構韓國蓋洛普本月6至7日面向1008名韓國民眾實施問卷調查的結果,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與保守陣營四大潛在競爭對手金文洙、吳世勛、韓東勛和洪準杓的假想對決中均獲過半支持率。進步派與保守派接下來在6月3日的總統選舉中,李在明或以較大優勢贏得韓國第21屆總統的寶座。 在韓國社會進步派與保守派都有幾乎相當的鐵桿選民支持,各占35%的兩派鐵桿選民無論何種情況都將投票給各自陣營的總統候選人,此外,還有約30%左右的中間選民,這部分選民的選擇在本次韓國總統選舉中就顯得尤其重要。韓國蓋洛普的民調同時顯示,52%的受訪者支持政權更迭,遠超維持現政權的意見比重(37%),也就是說大量的中間選民是支持進步派力量執政韓國的,15個百分點的支持政權更迭在韓國總統選舉中已經是很大的差距了。畢竟在2022年3月10日的韓國總統大選中,尹錫悅僅以不到1%的微弱優勢擊敗李在明贏得總統大選。 目前看來保守派一方最為可能推舉目前支持率最高的金文洙拼死一戰,而金文洙也已在4月8日辭去韓國雇傭勞動部長的職務宣布參選。然而,由於尹錫悅戒嚴帶來的負面影響實在太過巨大,保守派已很難創造奇跡獲得中間選民的支持。另外,國民力量黨內部也有意見認為,為爭取中間選民應與尹錫悅劃清界限,應效仿前總統朴槿惠被罷免後強制其退黨做法,但即便如此,也很難在韓國社會得到充分諒解。 李在明 央視新聞圖片 二、朝韓關係自主和解的進程有望重啟 保守派的尹錫悅執政近三年時間內,朝鮮半島南北關係遭受嚴峻考驗,雙方針鋒相對進行了一系列的對抗措施。尹錫悅成為總統不久後,為落實新政府國政課題“加強官兵精神戰鬥力”的號召,韓國軍隊的思想教材明文加入了“視朝軍和朝鮮政權為敵”的內容。教材中還包括“朝鮮的挑釁是我們面臨的安全威脅,只要這一安全威脅持續存在,朝軍和朝鮮政權就是我們的敵人”等內容。把朝鮮視為主敵的表述引起北方更激烈的反彈,朝鮮宣布永久切斷與頭號敵對國家——大韓民國相接的南部邊境。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將朝韓關係定性為“敵對國關係”,并進一步指示從民族歷史中徹底删除“統一”、“和解”、“同族”等概念,在文化生活領域徹底禁止使用“三千里錦綉江山”和“八千萬同胞”等民間流傳已久的用語。 李在明如果成功當選大韓民國總統,由於其進步派的民族和解底色,勢必會采取措施讓已跌落穀底的朝韓關係止跌回升。金大鐘和盧武鉉推行十年的“陽光政策”,文在寅推行同族和解的“月光政策”都為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在寅的母親是朝鮮戰爭隨著戰爭洪流流落到南方的“失鄉民”,文在寅在自傳中曾言,“母親一輩子都在思念回不去的故鄉,總是聽母親不時唸叨著故鄉,故鄉,那時我有一個水晶球,我就對著許願希望有朝一日母親能回到朝思暮想的故鄉去看一看。”李在明同為進步派人士,深知朝鮮半島的民族和解一味對北用強只會適得其反,唯有以陽光融化堅冰,以月光照亮黑夜,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才能跨過綿長的分裂之恨,共同攜手踏上自主和解的統一之路。 三、中韓關係將回暖,韓國或在中美大較量中保持中立 共同民主黨比較親中,大概是外界的一個普遍觀感,但實際上這個表述并不准確。今天的韓國政壇并沒有真正親中的勢力存在,可以說,保守派有真正親美的勢力存在,其表現是對美國旗幟鮮明的追隨附和,而進步派只是對中國較為溫和,主張在中美之間保持一個平衡的姿態。 保守派由於明顯的親美立場,注重韓美日三方合作,尹錫悅執政期間,中韓關係屢遭挫敗,還多次出現在韓國舉辦的國際會議上以“韓日中”替代以往“韓中日”的表述。尹錫悅在接受彈劾調查期間,竟然為實施戒嚴找藉口宣稱“中方干涉韓國選舉”,一些保守派政客及右翼Youtuber們為博眼球賺取“反華流量”,將韓國的國內動蕩與中國強行關聯。韓國保守團體在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和各領事館周邊發起示威高喊反華口號,甚至出現一名身穿“美國隊長”服飾的男子強闖中國駐韓大使館的惡性事件。 李在明如成功當選韓國總統,韓國將重新回歸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的外交政策,這實際上也利於中國在朝鮮半島發揮影響。要讓進步派像保守派偏袒美國一般偏袒中國,願景雖好但并不現實。在特朗普一再威脅將對中國商品征收104%關稅的重大挑釁下,韓國在進步派掌權後至少不會盲目追隨美國制裁中國,韓國的平衡立場將為中國集中精力對付美國一波接一波的攻擊贏得一定的空間。中國是韓國最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儘管兩國在人工智能(AI)、量子科技、生物、半導體、新能源電池等領域也有競爭關係,但中韓產業競爭的外溢效應有限,在巨額雙邊貿易的影響下,進步派對中國溫和的政策以及在中美大較量中保持中立的立場也會受到更多韓國人的認可。 (本文作者為同濟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鄭義煒,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