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台灣流行文化在大陸“不香了”

分享到:
2024-12-17 17:3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17日電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近日刊登題為《從鄧麗君到瓊瑤:台灣失去對中國大陸文化影響力的時代》的報道,報道編譯如下:

本月早些時候,當台灣作家瓊瑤去世的消息傳出時,瓊瑤在大陸的粉絲妮科爾·李(音譯)滿腦子都是小時候觀看根據瓊瑤作品改編的電視劇時的場景。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我幾乎能背出《還珠格格》和《情深深雨濛濛》的台詞。”30歲的妮科爾·李說,她指的是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的兩部電視劇。她說:我們這一代的大多數人都會有同樣的記憶。

這些電視劇大受歡迎,在電視台播出時吸引了無數大陸觀眾。

對於妮科爾·李和她這一代大陸年輕人來說,他們最早的一些文化記憶來自瓊瑤等台灣作家、音樂人和電影製作人的作品。

因此在瓊瑤離世後,大陸媒體上有很多來自藝術家、民眾甚至官方媒體的悼念。

但近年來,台灣流行文化一直難以吸引大陸觀眾。

分析人士說,這是海峽兩岸政治和社會變化、大陸流行文化的發展以及台灣文化聚焦本土等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

20世紀70年代末,大陸開始對外開放,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也進入了大陸。

台灣歌手鄧麗君是其中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20世紀80年代,數以百萬計的大陸民眾通過台灣的電台和磁帶聽鄧麗君的歌曲。

當鄧麗君的歌曲在大陸通過非官方渠道傳播時,瓊瑤的言情小說以及來自香港和台灣的武俠小說通過官方渠道進入大陸,並迅速流行起來。

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黃俊銘表示,在20世紀80年代,當台灣流行文化進入大陸時,台灣流行文化仍然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因此迅速吸引了觀眾。

但現在,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似乎不再那麼容易引起大陸公眾的共鳴。

台灣清華大學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這種文化影響力的衰落與2000年左右台灣流行文化中出現的所謂本土趨勢有關,當時有台獨傾向的民進黨上台。

大陸的流行文化市場也在過去20年中不斷擴大,吸引台灣演員和歌手在大陸發展自己的事業。(完)

【編輯:施鑫岳】

視頻

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