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擔憂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多個領域香港新聞網4月3日電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日下午宣布美國對貿易夥伴征收“對等關稅”。他還表示,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將於4月3日生效。在美國關稅大棒砸下之際,台灣正高度關注哪些領域可能會被波及。 台北街頭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據《環球時報》報道,在特朗普的關稅陰雲下,台灣正高度關注可能會遭受影響的領域。 台灣聯合新聞網4月1日報道稱,對所有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意味著只要是非美國製造的汽車都要加征關稅,除了整車之外,對於引擎、變速器、驅動裝置等主要汽車零件也都在加征範圍之內。台“財政部長”莊翠雲聲稱,台對美輸出整車產品,去年出口額僅約31億新台幣,且99%屬於1000cc以下的越野沙灘車。台“經濟部”稱,因越野沙灘車并不屬於陸上車輛,預計不會受此次25%關稅影響。不過報道稱,對於台灣地區來說,若美國真提高汽車零組件關稅,影響會比對整車增稅更為劇烈。台“經濟部”統計稱,台灣地區近半汽車零組件都售往美國,去年出口至美國的金額為1026億元新台幣,主要供售後服務市場。 就在美國政府於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具體措施以及從4月3日起對所有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之際,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3月31日發布年度《貿易壁壘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聯合新聞網4月1日稱,今年的報告篇幅共397頁,其中與台灣地區相關的部分有6頁。根據美國商務數據,2024年台灣地區對美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相較2023年的478億美元大幅增加55%,漲幅居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之冠。與此同時,台灣地區也在去年超過日本及韓國,從 2023年的美國第九大貿易逆差地區成為第六。而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2017 年,台灣地區對美國貿易順差僅有167億美元,排名第十三。有評論稱,這一數字不僅讓台在美國貿易黑名單上顯眼,也使其難以避開對等關稅的鎖定。 報道稱,報告依然關切台灣對稻米、基因改造作物的非關稅壁壘,并且提出對美牛、美豬、美製汽車的技術性壁壘,以及台灣對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業雲端服務外包規費和台“衛福部健保署”政策透明度的憂慮。報告針對台灣技術性貿易壁壘/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PS)壁壘部分稱,台灣地區對美國豬肉與汽車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還稱台灣對基改和非基改原料分開征收關稅,沒有任何科學或科技依據。 台灣《工商時報》分析稱,汽車“會比較麻煩”,因為台灣地區出口至美國的汽車零組件相當多,且台對美國進口汽車課征17.5%的關稅(美國對進口汽車關稅稅率為2.5%);另一方面,台對來自美國的豬肉、牛肉也課征關稅,“農產品和汽車影響比較大”。如果美國強調“對等”,就可能要求台灣地區降低農產品和汽車的關稅稅率;可是後續也會衍生出其他問題,因為依據WTO非歧視性原則,一旦台灣地區調降美國進口車稅率,對其他國家與地區要不要降也是個問題。 有台媒稱,市場靜待美方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加上清明假期來臨,市場擔心“清明變盤”採取觀望態勢。另有台媒援引專家分析報道稱,台灣可能因此受到“降低市場總體需求、衝擊出口”和“企業投資外移,影響民間投資與薪資結構”等影響。(完) 【編輯:李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