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暫緩台灣危機未除 輿論憂民進黨“未談先降”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4月1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這絕對是台灣經濟近幾十年來最大的危機。”旅美台灣學者翁履中在談及美國總統特朗普欲對台灣加徵32%關稅的問題時,向外媒如此說道。他認為,台灣地區的經濟以出口貿易為導向,32%關稅對台影響“非常嚴峻”。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當地時間9日,特朗普突然宣布新關稅政策將暫緩90天實施,在此期間僅實施10%的“對等關稅”。這看似給台灣帶來一絲喘息之機,實則仍暗藏風險。島內輿論對此普遍感到不樂觀,認為仍要做最壞打算。 此前,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台灣《商業周刊》披露了一份覆蓋全台範圍的調查,100多位台灣企業主中,近七成預計今年營收會下滑。而面對成本上升,超過七成表示由此產生的成本將轉嫁給客戶。 面對關稅衝擊,台當局領導人賴清德的言行更加劇各界擔憂。他先是提出包括擴大對美採購、加大對美投資的“五大策略”,揚言要和美國“從零關稅談起”;接著又在美國媒體投書,聲稱將通過對話排除雙方貿易障礙、深化商業合作。輿論批評賴清德“未談先降”、以“跪式戰略”應對關稅挑戰。 對於賴清德當局的“滑跪政策”,台灣工商業界同樣不認同。台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直言,台積電拱手送出,關稅也“炸鍋”了,才急著想辦法應對,這是嚴重戰略誤判,也是不負責任做法。台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認為,民進黨當局拋出的新台幣880億元產業補助絲毫沒有打到痛點,對於台企應對關稅戰無濟於事。 過去數年,台灣對美國享有高額貿易順差。以2024年為例,台灣對美國出口達1163億美元,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對美出口量排名第一的是包括電腦、服務器在內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件,佔比超過46%;第二名則是集成電路,佔6.65%。 電子信息產業、半導體產業等一向被視為台灣的支柱產業。即使32%關稅暫被豁免,但在特朗普政策反覆無常的陰霾籠罩下,這些產品的出口仍難言樂觀。 民進黨當局也承認關稅對台灣經濟的嚴峻影響,評估可能衝擊9000億元製造業產值。有智庫學者坦言,去年預測台灣今年經濟增長率為3.1%的目標已不可能達成。 英國BBC報道質疑,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卻換來32%高關稅,台灣現在還有何籌碼和特朗普談判?台灣《聯合報》社論更是指出,賴清德的“五大策略”再次出現“談判前奉送籌碼”的荒謬邏輯,明明主張爭取“零關稅”,卻先承諾擴大對美投資。底牌都掀光了,還能用什麼條件爭取“零關稅”? 台北市青年聯合會理事長陳建維投書媒體建言,呼籲賴清德問問自己:台灣是美國的嗎?如果還有一絲理智與責任感,就該回頭是岸,重視兩岸經貿、重啟正常交流,而不是再做令人尷尬的“美夢”。(完)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中通社專訪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政府與青年的溝通越来越緊密
港科大研全球最小手術機器人 未來的“醫生好幫手”
香港特區救援隊緬甸救災返港 李家超點讚:你們是全港市民的驕傲
大學裡的這間RISC-V實驗室 能否為香港的芯片產業帶來新轉機?
過癮又安全的VR拳击遊戲颠覆电竞赛场 自動跟隨的飛行相機將重新定義自拍
【通講壇】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再加徵50%關稅 專家:這沒什麼太大區別了
【通視街採】全球股市崩盤 香港股民怒罵特朗普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