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清洗陸配”後又一張“去中牌”,台當局加碼“台獨”教育

分享到:
2025-04-15 16:2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15日電(編輯 張依珊)近日,台當局“教育部長”鄭英耀又掀“失格”爭議,先是放任“惡罷”走進校園,辯稱屬於學生的“言論自由”,讓不少學者“為他臉紅”;後又公然宣稱“一邊一國”,并揚言將於今年暑假前,編寫完成識讀“中國威脅”“國際情勢”等教材,被質疑加碼“台獨”教育。

台當局“教育部長”鄭英耀 圖源:台灣“中央社”

近期,全台有多所大專院校學生在校園擺攤支持“大罷免”,校園設罷免聯署站或張貼大罷免海報的爭議連連爆發,“違法”爭論和“校園中立”討論也在不斷發酵。由於校園內的罷免對象幾乎清一色是國民黨“立委”,不少人質疑“政治綠手”在搞鬼,擔憂“惡罷”進校園。

4月14日,台“教育部長”鄭英耀對此事做出回應,并對“校園中立”做出全新詮釋:大學校園需謹守中立態度,禁止來自校方的政黨活動,但學生的言論自由、公民活動應給予尊重。

台灣《聯合報》指出,鄭英耀的說法完全推翻了“教育基本法”和“‘教育部’的函示”。根據台灣地區“教育基本法”第6條及2011年台教育部門的相關函示,教職員工生禁止“為候選人在校園內張貼、散發海報、標語或傳單等競選物品”,并且“不得於上班或勤務時間,從事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之活動;亦不得從事助選活動。下班後從事上開活動,亦應自我克制”。

鄭英耀直接認定學生設攤收聯署書是“言論自由”和“公民活動”,也就是說,只要是透過“學生”在學校設攤收聯署書,學校就不應該禁止。在這個邏輯之下,也意味著,未來校園內將不禁止任何政黨、政治和候選人的宣傳活動,包括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只要不是透過“學校教職員”而是“學生”來宣傳就可以。

鄭英耀關於“言論自由”辯白引來不少輿論批評。台大醫學院教授陳培哲表示,言論自由不應有選擇性,“學生有言論自由,學校其他的人是否也應該有言論自由?”也有不少人不滿鄭英耀的表態“因黨而異”。台灣政大廣電系兼任教授郭力昕批評,鄭英耀“成為民進黨的官就合理化民進黨的不對”。台灣《聯合報》也直指,鄭英耀所說的“尊重言論自由和公民權”,只限於“罷藍委”而已,若是進校園宣傳的是綠營的“對立面”,鄭英耀可能是“另一副嘴臉”。

鄭英耀選擇性的“校園中立”解讀也引來在野陣營的炮轟,質疑台教育部門“自毀原則”“政治掛帥”。藍委王鴻薇指出,罷免比選舉更具對立性、仇恨性,根本不應該進入校園。白委林國成則認為,校園不容許政治介入是相當明確的,并非自由不自由的問題,痛批鄭英耀“完全失格、誤人子弟”。

鄭英耀14日引起的爭議還不止於此。分析指出,如果說放任“惡罷”進校園,是鄭英耀“政治淩駕於教育之上”的體現,那公然宣稱“一邊一國”、揚言要在教科書中新增識讀“中國威脅”內容,更坐實了鄭英耀“根正苗綠”。

除了回應大學校園設罷免聯署站一事,14日鄭英耀還公然宣稱“一邊一國”,并表示台教育部門將爭取在今年暑假前,開發出包含所謂“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鄭英耀這一表態,與他3月19日聲稱要對民間出版商編寫的教科書進行“審定”形成呼應。從“審定”到“開發教材”,台教育部門針對教科書“去中國化”的舉措日漸強勢。

鄭英耀的言論也被視為台當局在“清洗陸配”之後,圍繞“去中仇中”打出的又一張牌。台媒指出,鄭英耀前是阻礙兩岸學術、教育交流,後又要推進“台獨”教育,已然成為民進黨當局“反中”的頭號打手。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批評,鄭英耀說出“一邊一國”,明顯違反“憲法”,而在教科書中新增識讀“中國威脅”,只會增加對立、走向戰爭。新黨輿情中心副主任孫榮富則質問鄭英耀是否“要當民族罪人”。孫榮富認為,台教育部門此舉是利用新的“台獨”教育思想綁架台灣的莘莘學子。另也有分析認為,鄭英耀宣布開發新教科書的舉措是趕著“表忠”、遞“投名狀”,是對賴清德“脫中入北”的響應。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啟用的“108課綱”,因其宣傳“台獨史觀”而深受詬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更出現“老師累死、學生笨死”等弊端。台灣高中教師區桂芝曾公開呼籲要推翻“108課綱”,并獲得台灣社會不少有識之士的支持。但區桂芝日前卻遭到綠營“獵巫”圍攻,鄭英耀更以此發作,揚言應增強教育工作者的“安全意識”。台當局無法容忍反對聲音,又在“台獨”教育上一條道走到黑,不禁令台灣輿論擔憂,民進黨當局持續用政治權力強勢介入教育,會讓台灣走向戰爭,兩岸關係也恐會愈加惡劣。(完)

【編輯:張依珊】

視頻

更 多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
美國對華關稅增至145% 各國採購商如何看?
美國前頂尖智庫主任 香港大學教授李成:揮舞關稅大棒的美國如今很不好過
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首次在香港舉辦 千名精英共話數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