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疫情來了喊口號不管用,台灣人睡覺自救

分享到:
2021-05-31 15:02 | 稿件來源:南風窗

【字號:

  自5月15日雙北市(台北和新北)提升防疫警戒至三級後不久,隨著染疫的人數有增無減,全台宣布三級警戒,並從原本的5月28日延長到6月14日。

  而未來是否會繼續延期三級警戒或提升至最高的四級警戒(封城),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人心惶惶。

  5月30日,台灣新增266例本土確診、89例校正回歸(指因檢疫能量不足,而修正之前公布的確診病例數字)、死亡11人,相對前幾日有所下降。這意味著,台灣已經累計確診8160人,死亡110人(已超過當年的非典)。

  台灣地區5月30日新增266例本地確診、“校正回歸”89例,11例死亡(圖源:中國台灣網)

  如今,雙北市其實已經處於“半封城”狀態。學校全部采用線上教學、能遠程工作的均在家辦公、所有娛樂場所全部關閉,就連餐廳也都全面停止內用。室外群聚不得超過10人,室內群聚不得超過4人。戶外不戴口罩者則會被處以罰款。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在記者會中指出,死亡人數還會上升。而在5月30日,台北市做了升第四級警戒擴大管制的兵推演練,預先為封城做準備。柯文哲說:“不是一定要封城,但局面很緊繃,還是想一下。”而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也表示,只要收到指示,他們就能立即應變。

  而記者采訪的雙北市民眾大多表示:前陣子還覺得封城的機會不大,現在看來也許難以避免。“只好聽天由命了”“還是好好在家待著”“覺得好緊張哦”“大家都瘋了,講話都怪怪的”“靠睡覺救台灣了”

  在家憋壞的人們

  如今走到街上,到處都是空蕩蕩的,大部分店面都不再營業。餐廳把桌子都收起來了,只能外帶,而進入店家或超市前都必須量體溫、噴酒精、填寫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連社區裡的公園也都被黃色警戒線封鎖起來了。

  如果妳在自己門口抽煙,很可能因為沒戴口罩被處以罰款,此前,就有漁工沒戴口罩在岸邊洗澡而被罰款的案例。

  在雙北市宣布三級警戒之前,超市貨架上的泡面、罐頭、冷凍食品就已經被搶購一空。記者在後來的幾次補貨中,這些物資仍舊是較難買到的。

防疫警戒升至三級,新北賣場出現“搶購潮”(圖源:今日海峽微博)
防疫警戒升至三級,新北賣場出現“搶購潮”(圖源:今日海峽微博)

  在超市工作的A說:“我們的工作明顯變忙。三級警戒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很恐慌,一群人湧進超市掃貨。現在幾乎每天加班,因為要增加收銀人員,就只好加班補貨。”

  目前可以在家辦公的人都在家辦公了,對於自己要暴露在公共場所,A覺得心裡多少有些擔心。但A反過來想,現在一切娛樂活動都停擺了,他的很多朋友在家快悶壞了,相比在家躺著上網,似乎能出門上班也是種幸福?

  “我們公司台北分部的員工全部在家,在其他縣市的則分批上班。”B顯得很煩躁。“溝通變得很麻煩,工作效率也很低,大家也很壓抑,常在郵件上吵架。”

  B是個需要出門曬太陽、運動和社交的人,“整個人像便秘一樣,渾身不對勁。”

  “我沒有孩子,所以大不了一條命,但我那些有孩子的朋友都很緊張,怕小朋友生病。但有小朋友的家庭,24小時待在一起,家庭關系也都特別緊繃。”

  對於年輕的網絡世代,大家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無聊:Instagram上,有的人在玩限時動態接龍,有的人則開放問答遊戲;Clubhouse上,聊天室建了一個又一個;唱歌App上,大家都成了“疫情歌手”;而我的Line群組,每天都有人開群聊,也沒什麽特別的話題,就是掛在線上,仿佛是種陪伴。

台北市信義區街頭(圖源:島內媒體)
台北市信義區街頭(圖源:島內媒體)

  “我沒辦法去找我女朋友,我快要缺氧了,我憂郁死了。”C的女友在台北市,他在外縣市,搭乘公共交通難免有危險,於是兩人決定不要見面。但面對遙遙無期的疫情,這種“霍亂時期的愛情”令雙方都倍感煎熬。

  自由工作者D認為,最焦慮的還不是年輕人,而是長輩們。“我那些阿姨們都習慣每天去傳統市場買菜,在市場上聊天,這是他們的日常。他們又不習慣用網絡社交,我覺得婆婆媽媽們很痛苦。我已經說了不知道多少次叫她們別出門。”

  破滅的“神話”

  除了無聊、恐慌的情緒外,還有樂觀和不滿等情緒,正能量口號“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第三級”的“破滅”,讓不少人又氣又尷尬。

  台灣的防疫不能說做得不好,當全世界陷入疫情蔓延的停滯狀態時,台灣其實如同一個“世外桃源”——2020年新冠疫情剛暴發時,台灣也不過二級警戒,確診人數不過零星幾人,後來一直以境外移入為主,民眾生活基本如常。

  當然,因為政治角力和意識形態的關系,台灣當時的防疫也有不少漏洞,而且民眾因為恐慌而導致不少獵巫現象,例如對外籍學生、配偶、移工的不友善等。

  這一次,獵巫現象仍舊存在。因為這波疫情剛開始在萬華一帶的茶室大暴發,萬華的茶室是喝茶的地方,也不僅僅是喝茶的地方,這裡也聚集了一些性工作者。

台灣本次疫情主要“疫區”——台北市萬華區在進行消毒工作(圖源:島內媒體)
台灣本次疫情主要“疫區”——台北市萬華區在進行消毒工作(圖源:島內媒體)

  常年駐紮萬華的NGO工作者E說:“茶室很復雜,它匯聚了喝茶、聊天、唱卡拉OK等功能,性存在,但這裡不完全是性。大家在用獵奇的眼光看茶室以博取眼球的時候,忽略了茶室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自發性的長照組織’。”

  台北的中心是自西向東移動的,萬華既保存了“老台北”的味道,也聚集了不少弱勢家庭、無家者、年長者。“這些老年人就花點錢,請小姐聽他們說說話,尋找認同感。或者看看妹妹,這裡就像一個立體臉書。”

  人們似乎總要找個“怪罪”的對象,擔心他人或某個群體成為“防疫破口”,但其實人人都可能是“防疫破口”。

  其實對不少人而言,這一年多的太平讓人幾乎以為台灣已快要脫離疫情了。除了民眾心態上的松懈,外界認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有政策上的松懈。

  近來就把矛頭指向當局將機組人員隔離改為“3+11”(3天居家檢疫,采檢後,再11天自主健康管理)的政策。因為這一波疫情看似從華航機師染疫、防疫旅館諾富特暴發群聚感染開始。

  不過,有民眾認為,在機師染疫之前,也許病毒早就悄悄擴散了。就讀公共醫學的G說:“染疫機師是一個原因,但我覺得最早應該就有無癥狀感染者在萬華一帶了。”

  而對於防疫,G也有些不滿:“我們有公式可以估算第二波疫情會很嚴重,但防疫和一年前一樣沒進步,覺得傻眼。”

  醫療緊繃

  如今全台疫苗接種人次僅33萬多,而全台人口有2300多萬。

  台灣當局稱目前外購疫苗加上島內自購疫苗近3000萬劑,疫苗也正陸續到位,目標8月底達1000萬劑。

  然而,目前僅有第二批AZ疫苗41萬劑於19日抵台,首批莫得納疫苗15萬劑於27日抵台。對於持續蔓延的疫情,這樣的數量僅是杯水車薪。

  對於疫苗在各縣市如何分配、誰先接種等問題,各界也是爭論不休。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外,前往接種疫苗的員警大排長隊(圖源:中時新聞網)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外,前往接種疫苗的員警大排長隊(圖源:中時新聞網)

  醫護、警察、消防都是迫切需要接種的對象,但其實與醫護人員密切接觸的家人也亟需接種疫苗,但現有的56萬劑疫苗連打完第一劑都不夠。

  雙北是重災區,但疫苗的分配卻顯得不太合理。台北分到的數量和高雄差不多,分別是2.27萬劑和2.1萬劑,新北和桃園各分到1.8萬劑。

  然而,截至目前為止,新北市的確診人數最多為3118人,緊接著是台北市1503人,桃園僅有292人確診,高雄為45人。

  加上雙北市是全台的金融中心,新北市環繞著台北市,人口密度大,上班通勤人數多,為何不把疫苗投入重災的雙北地區?

  疫苗不足之外,雙北市的醫療能量也處於緊繃狀態。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在29日的記者會上指出,空病床一度僅剩16床,爾後在台北榮總醫院加開了140床。

  因為醫療能量緊繃,“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輕癥患者先在家等通知。然而,根據28日的資料,當時的78例死亡人數中有24例是死後才被檢驗出感染新冠病毒,有醫師指出,許多感染者居家死亡恐怕是因為“快樂缺氧” (Happy Hypoxia)——即病患在看似正常的情況下,血氧濃度已經過低,隨時可能猝死。

  “這時候連插管都來不及,又何況台灣的插管治療師也不夠。” 就讀公共醫學的G帶著焦慮的口氣說。“反正出門一定要戴口罩,最好還要帶上護目鏡、穿雨衣、手套,雖然看上去有點誇張啦。我現在都凌晨3點去24小時的超市采買,才不會遇到人擠人。”

台灣疫情升溫,消費者搶購防疫物資(圖源:島內媒體)
台灣疫情升溫,消費者搶購防疫物資(圖源:島內媒體)

  “我覺得現在的風向有點變了。” 自由工作者D說,“現在大家每天看完指揮中心直播的確診人數後,就直接等地方政府的直播,人們反而從地方政府那獲得更多資訊。”

  無論如何,在目前疫情仍舊不明朗的情況下,抗疫需要集體的努力。縱使再悶再無聊,人們還是互相為彼此打氣:“乖乖待在家裡,不要出門亂跑。”

相關新聞

視頻

更 多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百日慶 香港市民激動受訪:盈盈媽咪辛苦了
梁朝偉 黃仁勳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海南艦人氣超旺 現場市民直呼想上去參觀
潮汕僑商富甲天下的秘密 原來就藏在這個小村落中
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百度來香港了!將促進產教結合 培養本地人才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