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上海全力修復供應鏈:如何作為?有何成效?

分享到:
2022-05-27 22:03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上海5月27日電(記者 莊滬生)隨著此輪疫情進入尾聲,上海能否在重創中重振經濟,擔綱全球供應鏈樞紐,令各界頗為關注。


香港中通社圖片


有人認為,上海遭遇近兩個月的全域靜態管理,大量企業因此停工停產,導致供應鏈阻斷,客戶流失。而其產生的“蝴蝶效應”則將影響未來更長一段時期:如中小企業的產業鏈位置將被替代,生產運營“重啟”艱難;大型企業則將付出更多的供應鏈重構成本;同時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對社會信心形成負面影響,人才招募、創新創業、市場開拓等不容樂觀。

近日發布的上海4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61.5%,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57.3%。同時長三角地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4.1%,中國內地汽車和轎車產量則同比分別下降43.5%與43.9%……上海經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地位可見一斑。

由於上海在中國內地對外貿易中占比1/5,在外商直接投資中占比14%,且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城市和中國工業第一城,有分析指出,此輪上海疫情造成的影響比2020年的武漢疫情更大。

但正因其經濟地位顯要,也有專家認為,上海仍具有很強的產業“磁性”。一是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產業鏈的複雜性使其中關鍵節點必須具備金融、航運、人才、貿易及營商環境等綜合實力,上海多年來已形成了可比肩國際的“五個中心”,其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并沒有多少城市可替代。

二是即使在全域靜態管理之下,上海金融、航運等重要樞紐功能始終在運轉,供應鏈并非“歸零重啟”。如洋山港、上海港始終保持連續24小時作業,上海港4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08.5萬標箱,相當於去年同期的82.4%。

三是不少重點行業企業、外資企業等疫中生產并未中斷,力保產業鏈有序運轉。如華虹集團、中芯國際等集成電路重點企業有超過1.5萬人堅持閉環生產,全行業產能利用率維持在90%以上。

而在4月中旬,上海即啟動了第一批666家“白名單”企業復工復產,特別注重了產業鏈協同性,其中重點領域如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占比37.7%,醫藥醫療類企業占比27.6%。

4月19日,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復工復產。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為此建立了服務專班,運送6000餘名員工返廠,并會同海關等解決了國內零部件入區存儲、整車出口集港堆存等問題。一個多月來,特斯拉已實現整車下線2.6萬輛,8700多輛出口,2000多輛集港。

事實上,與“外資企業將因此輪上海疫情外移供應鏈”的說法相反,歐萊雅、李斯特新能源技術中心等外資企業正在疫中加碼在滬投資。

“我們不能用短期的眼光看中國,對中國政府2022年GDP增長5.5%的預測,假設只能達到4.5%~5%,仍然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一位德國企業負責人表示,使供應鏈多樣化以抵禦外界風險,是過去幾年來大多數全球化企業的共識,這不僅是因為疫情,同時也有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而那些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不會輕易退出中國市場,因為其發展需要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和地域產業生態,而不僅是密集的勞動力。

不少上海企業也表示,自2020年起便開始進行生產基地全國多點化布局,同時加大數字化投入,這使其在疫中得以迅速啟動“B方案”以保證正常運轉。

不可忽視的是,自2020年疫情後,供應鏈危機成為全球經濟大國的共同困擾,如美國西海岸洛杉磯港與長灘港長期嚴重擁堵,歐洲則經歷了經濟增長預期下降、油荒等問題。

有專家分析表示,疫情反復考驗著全球產業鏈韌性,這一方面必然促使產業鏈結構不斷多元化,另一方面也要求各國共同採取積極的抗疫措施而不是試圖“繞開”它。“重建一條供應鏈需要10年以上,而背靠強大的中國市場,企業應該對上海的經濟修復能力具備信心。”(完)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超強颱風“摩羯”逼近 香港嚴陣以待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