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第六次南海深潛/遠海鯨類科考航次順利返航 發現15個鯨類物種

分享到:
2023-07-17 09:3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7月17日電 7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組織的“第六次南海深潛/遠海鯨類科考航次”完成全部科考任務,順利返回三亞。該航次歷時20天,航程3500多公里,考察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國南海北部海域。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航次採用目視考察和被動聲學監測相結合的方法,並輔以環境DNA收集,旨在前五次科考航次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南海的鯨類物種多樣性、種群現狀和地理分布格局等開展研究調查。

本文圖片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考察期間,共目擊到深潛鯨類和遠海型海豚動物58群次,其中深潛鯨類27群次。經對考察結果進行初步分析發現,本航次目擊到的鯨類動物至少包含15個物種,其中深潛鯨類10種,包括抹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糙齒海豚、小虎鯨、小抹香鯨和侏儒抹香鯨,以及3種珍稀喙鯨。此外,本航次還記錄到5種遠海型海豚,包括條紋海豚、弗氏海豚、熱帶斑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瓶鼻海豚。

航次結果進一步證實,考察海域擁有較為豐富的鯨類物種多樣性,有大量深潛鯨類及遠海型海豚動物棲息生存於中國南海北部海域。據悉,南海海域是中國鯨類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區,在南海海域出沒過的鯨類動物多達30多種。截至今年,研究團隊共組織開展相關科考航次6次,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已初步摸清南海區域鯨類動物的物種多樣性及地理分布格局特征,為下一步保護南海海域以鯨類為代表的海洋珍稀瀕危動物提供了科學依據。下一步研究將圍繞鯨類的種群動態、威脅因子、受脅狀態、地理格局形成的機制、適應性演化機理等國際關註的基礎科學問題進一步系統化有序展開。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街採】在香港過中秋節是種什麼體驗?這些中秋相關的故事你還記得嗎?
赴京前特首辦答中通社:提速提質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
在香港過中秋節太熱鬧!月餅圖案香港上空高高掛起 飛龍各區遊走
李家超:中央贈港大熊貓計劃9月底抵港 盼望年底與公眾見面
香港火龍起舞氣氛濃 萬人空巷迎中秋
香港功夫影星徐少強因病逝世 享年73歲
【灣區行·撞見專精特新】就在深圳 想不到還有這麼多“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