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研究顯示:尼安德特人可能曾擴散到中國西南地區

分享到:
2025-04-02 10:0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日電 中國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日發佈消息,通過對青藏高原東南部雲南鶴慶縣龍潭遺址的多學科綜合研究,科研團隊首次在東亞地區發現特征明確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基納技術體系。這一發現提示尼安德特人可能曾擴散到中國西南地區。研究成果4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周刊上。

龍潭遺址基納技術石製品。圖源: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據新華社報道,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30萬—4萬年)是人類演化史上的關鍵階段,不僅見證了早期現代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不同人群的演化及複雜互動歷史,還記錄了古人類石器技術行為上的重大變化和革新。長期以來,學術界認為中國古人類石器技術發展緩慢,尤其是缺乏舊石器時代中期技術,并由此引發了關於東西方古人類技術演化模式的爭論。

中外研究團隊在龍潭遺址的突破性研究進展,有望為這一爭論提供關鍵證據。

在歐亞大陸西部,基納技術與尼安德特人之間具有緊密聯繫。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浩研究員介紹,基納技術是歐洲舊石器時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技術類型之一,集中出現在距今約7萬—4萬年前,是尼安德特人應對乾冷環境的一種特殊技術適應策略,該技術此前在東亞地區并未有明確的發現和報道。

於2010年首次發現的龍潭遺址,被證實確認了基納技術體系的存在。論文第一作者、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阮齊軍介紹,光釋光測年結果顯示,遺址文化層年代距今約6萬—5萬年。遺址石製品組合表現出典型的基納技術特點,如有組織性地剝取厚石片作為工具毛坯;有選擇性地使用軟錘和硬錘進行基納刮削器刃緣修理,并依次產生凸型修疤和凹型修疤等。微痕分析表明,龍潭遺址基納刮削器用於骨頭、木頭、獸皮等多種對象的加工處理,具有多功能性。

阮齊軍說,龍潭遺址基納技術的發現,不僅極大拓展了該技術的時空分布範圍,也為進一步理解尼安德特人在東亞的出現及其潛在時空分布提供了寶貴材料和線索,暗示尼安德特人有可能遷徙擴散至中國西南地區。

研究人員表示,基於此,未來多學科研究團隊將對雲南地區有望發現人類化石或基因線索的遺址開展系統發掘和研究工作,進而為解譯基納石器的製作者提供直接證據。(完)

【編輯:彭玉婷】

視頻

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