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外媒關注七普這些亮點,給中國經濟“建言”

分享到:
2021-05-12 10:26 | 稿件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5月11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口總量達到141178萬人,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多項最新人口數據透露了許多值得關注的未來中國人口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引起外媒的廣泛關注。

  之前,由於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沒有按原來的時間表公佈,曾引起各種猜測。但此次最新人口數據公佈後,讓一些傳言“不攻自破”,大部分外媒也將目光聚焦在數據本身。

  “增速最慢”、“生育率下降”....。.不出所料,外媒在報道時普遍將數據中的負面因素提煉到標題,但這些報道也多注意到幾個亮點。

  如路透社提到,相比於2010年的普查數據,少兒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有所增長。彭博社則建言,中國人口的城市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能讓中國經濟在人口達到峰值後繼續增長。中國未來要大幅增加養老金和醫療保健支出,並加大對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才能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印度不可避免地被用來和中國比較。但彭博社分析說,盡管印度人口可能在未來十年裏超越中國,但中國的經濟規模仍將更大,因為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更高。

  數據公佈,某些傳言“不攻自破”

  此前,關於中國人口數據發佈時間的主要爭議,來自於英國《金融時報》上個月的一篇報道。這篇報道援引所謂“消息源”宣稱,中國政府將在人口普查數據中披露60年來首次人口同比下降。

  但是,最新的數據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

人口普查人口增長率對比圖

  這些數據,也與《金融時報》的報道相左。但這家英國媒體仍舊在11日的報道中仍舊援引所謂“消息人士”宣稱,最初的人口數據不到14億,但經過了“向上修正”。

  不過,針對外界的種種猜測,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其實也在11日的發佈會上有所解答。“原定的普查公報發佈時間是一個計劃的時間,考慮到社會各界對普查結果的強烈需求,我們這次豐富了發佈內容,增加了大量的分結構和地區分佈方面的數據,所以數據準備花費了更多的時間。”

  他解釋說:“今天我們一共發佈了8個公報,與前幾次普查相比,內容更加豐富、更加詳細。每一筆數據都經過了反復核實,確保數據真實準確。”

曾玉平 澎湃影像圖

  雖然有著這樣的“插曲”,但更多外媒還是將關注點放在了數據本身。不可避免地,“增速最慢”和“生育率下降”等成為報道“熱詞”,而人口數據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也被廣泛關注。

  例如,彭博社就援引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說,去年中國的人口為14.12億,比10年前增加了5.38%。過去十年,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0.53%,這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

  此外,截至2020年,勞動人口(15歲至59歲)所佔比例已從10年前的70%以上降至63.4%。2020年,60歲及以上的居民佔總人口的18.7%,高於2010年的13.3%。

  彭博社預測稱,人口增長放緩意味著人口增長將在2025年之前達到頂峰。

  《衛報》則關注到,2020年官方公佈的新生兒數量為1200萬,比2019年減少了265萬,下降了18%;65歲以上人口比例從2010年的8.9%上升到13.5%,兒童比例增長了1.35%。這表明勞動人口比例保持穩定,但也突顯出中國人口老齡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相關經濟問題。

  “報告中的放緩並不出人意料,事實上比一些分析人士的預期要好,但這也表明,中國尚未充分解決導致少生孩子的社會驅動因素。”英國《衛報》如此分析稱。

  外媒關注到積極面,並建言.。.

  不少外媒認為,中國人口增速的放緩,可能將影響到經濟。路透社就寫道,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降至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讓人們對中國政府推動經濟增長的能力產生懷疑,因為中國正面臨著困擾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老齡化趨勢。

  但路透社也注意到數據中的一個“亮點”,即少兒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0-14歲少兒人口的數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萬人,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

  彭博社則更深入地分析了人口和經濟的關系。過去10年,中國新增城鎮居民2.3億人,去年城鎮居民佔總人口的比例為63.9%,高於2010年的49.7%。這使得中國城市居民的比例接近1950年美國的水平,表明中國還有很大的追趕潛力。

  另一方面,人口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這一趨勢有助於經濟增長。2020年,15.5%的人擁有職業學院或大學學位,而十年前這一比例為9%。

  彭博社援引人口統計學家預測,印度人口可能在未來10年某個時候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中國的經濟規模仍將更大,因為中國的工人生產率更高。這家財經類專業媒體因此建言稱:“過去10年,中國人口的城市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這一趨勢應該能讓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人口達到峰值後繼續擴張。為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將需要大幅增加養老金和醫療保健支出,並加大對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投資,以提高生產率。”

  美聯社也注意到,雖然在過去十年之間,中國放開了生育限制,但生活成本的提高、住房問題,以及對於產婦的工作保護,還是讓很多人對生育“望而卻步”。

  報道援引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一份報告說,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將限制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但這也是“引入提高生產率改革的強大動力”。

  人口增速放緩,是世界趨勢

  彭博社的中國方面經濟學家埃裏克·朱(Eric Zhu)分析說:“我們認為,202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中國的人口趨勢接近聯合國《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中預測的低生育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人口將在2025年前開始下降。隨著人口增速的加快,特別是工作年齡人口增速的加快,需要出臺更加緊迫的政策措施,包括促進生育、推遲退休、通過戶籍改革提高勞動力流動性等。”

  當時,這份報告預測到2030年,預計全球人口將達到85億,2050年全球人口有望達到97億。印度預計會在2027年前後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與此同時,從全球範圍來看,未來十年人口增長將呈總體減緩趨勢。

  當然,類似的趨勢已經發生在了日本、韓國、美國以及德國等發達國家內。韓國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去年出生率下降了11%,人口數量首次出現下降。

  日本人口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減少,去年出生的約87萬名兒童,是189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數字。美國是發達國家中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隨著出生和移民人數的減少,人口增長速度降至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對觀察者網表示:“我的觀點是千萬不要陷入到‘人口決定論’的陷阱。人口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要素,但絕不是國家興衰的根本性或決定性因素。”

  他解釋說,看2018-2020年全世界國家創造力的指數,會發現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比較靠前,但它們的的少子化、老齡化水平也很高,老齡化和國家科技創新能力這兩個指標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中國,很多人說少子化和老齡化使得科技創新能力弱了,這有點雙重標準。少子化會影響整個國家未來的人才規模,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我們每年出生1200-1400萬人也不少,少子化是相對於14億人口基數來說。”

  原新表示:“我覺得教育科研的發展,要看科教興國、教育高質量發展,也要看人口整體的健康素質改善。健康中國戰略能夠很好地落實中國人的健康素養、健康知識、健康行為。健康素質的改善承載著教育、科技知識,專業技能。”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菲“9701”海警船灰頭土臉撤離仙賓礁 仍不死心?
黎巴嫩大量傳呼機、對講機接連爆炸超20人死亡 台商緊急撇清關係
灣區行|中國企業從做代工到提供技術:有些東西封鎖不住
坎耶·維斯特海口開唱!他和中國有什麼淵源?
香港區議員聯合國發聲:香港全方面穩中向好,歡迎來看!
【香港故事】一半理性一半瘋狂 斜槓青年舞火龍
【街採】在香港過中秋節是種什麼體驗?這些中秋相關的故事你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