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首篇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分享到:
2021-10-08 15:03 | 稿件來源:微信公號“中國探月工程”

【字號:

  近期,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劉敦一研究員和地質所海外高級訪問學者澳大利亞科廷大學Alexander Nemchin教授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團隊對嫦娥五號月球玄武巖開展了年代學、元素、同位素分析,證明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為完善月球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科學證據。

  相關研究論文《嫦娥五號年輕玄武巖的年代與成分》於北京時間10月8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這是以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研究對象發表的首篇學術成果,劉敦一研究員與Alexander Nemchin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車曉超博士是本文的第一作者。

  月球的巖漿作用在何時停止,一直是月球演化歷史研究中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此前關於月球樣品的研究成果並未發現月球存在比29億年年輕的巖漿活動。嫦娥五號任務采樣位置設計在了月表最年輕的月海玄武巖區域,通過表取和鉆取兩種形式采集到共1731克月球樣品,經月球樣品專家委員會評審,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審核,並報國家航天局同意,今年7月12日,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共計31份向13家科研機構發放。全世界科學家都滿懷希望,盼望著從嫦娥五號樣品研究中獲得更年輕的巖漿事件結果,以完善月球巖漿演化歷史。

  研究團隊用詳盡的微區原位高分辨率二次離子質譜(SHRIMP)定年數據和堅實的巖石礦物地球化學數據,證明了月球直至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約10億年。

  目前,對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工作正在進行,第二批月球樣品發放工作按程序開展,相關科學成果將及時發佈。

【編輯:林玉辉】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