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最新研究成果發佈 刷新月球演化傳統認知分享到:
![]() ![]() ![]() ![]() ![]() ![]() 月球直到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晚期巖漿活動的月幔源區並不富含放射性生熱元素,而且非常“乾”……中國科學院19日發佈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最新研究成果,多項突破性進展給出了對月球演化的全新認識。 月海玄武巖漿的持續時間和地球化學特征是理解月球熱-化學演化的“鑰匙”。此前的研究已證實,月球巖漿活動至少持續到大約28億至30億年前。但對於月球巖漿活動停止的確切時間,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研究發現,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一類新的月海玄武巖,不同於美國和蘇聯采樣任務返回的月球樣品。科研人員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巖巖屑中50余顆富鈾礦物進行分析,確定玄武巖形成年齡為20.30±0.04億年,表明月球直到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延長了約8億年。 月球最晚期巖漿活動的成因一直是未解之謎,目前科學界存在兩種可能的解釋:月幔源區富含放射性元素以提供熱源,或月幔富含水以降低其熔點。 ![]() 10月15日,在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月球樣品潔凈室,田恒次副研究員在處理月球樣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最新研究發現,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巖的月幔源區並不富集“克裏普物質”。由於“克裏普物質”富含放射性生熱元素,這一結果證明月幔放射性生熱元素並不是形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巖的主要原因。 對於巖漿源區是否富含水,科研團隊測定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巖中的水含量和氫同位素組成,發現月幔源區的水含量僅為1至5微克/克,也就是說月幔非常“乾”。這一發現也排除了月幔富水而具有低熔點,導致該區域巖漿活動持續時間異常延長的猜想。 “該系列成果對月球熱演化歷史研究提出了新的科學問題,月球冷卻如此之慢的原因並不清楚,需要全新的理論框架和演化模型,對未來的月球探測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獻華說。 該系列研究由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國家天文臺主導,聯合多家研究機構共同開展,相關成果形成4篇論文,在《國家科學評論》發表1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3篇。 【編輯:林玉辉】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