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澤連斯基訪美 拜登政府承諾支持對俄持久戰

分享到:
2022-12-23 09:10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2月2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1日以“戰時總統”身份訪美,受到英雄式的歡呼和接待,得到拜登總統“持續支持無限期”的承諾,并獲得價值18.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澤連斯基稱2023年將是戰爭轉折點,并誓言將贏得勝利,永不投降。在美國的支持下,2023年俄烏之戰將如何轉折?

距離戰爭爆發日300天,澤連斯基一身“戰時總統”風格裝扮突訪美國,他先在白宮與拜登閉門會談,又赴國會山莊向美國國會議員發表近24分鐘演說,并與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互贈國旗。佩洛西等美國國會領袖,將澤連斯基比作80年前,以戰時領袖身分訪美演說的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給予他英雄式的歡迎規格。

“美國抬高澤連斯基的定位,與丘吉爾相提并論,是想塑造其英雄形象,凸顯拜登政府對外政策的業績,證明美國‘正義’立場,掩蓋地緣戰略企圖。”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22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說。

美媒報道截圖

王勇續指,但兩者面對的戰爭性質不同,二戰時美國遲遲未參戰,丘吉爾赴美是為爭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澤連斯基所處的俄烏戰爭,正是由於美國不斷驅動北約東擴、惡化俄羅斯的安全環境,才導致的一場在烏克蘭發生的、美國用以削弱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美國應對這場戰爭負很大責任。

除了英雄式的歡迎,美國國務院還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18.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儘管國務院表示,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對烏軍援數字已達219億美元,拜登仍向澤連斯基承諾,會繼續堅定支持烏克蘭,“無論需要多久”。

對此,王勇指出,拜登向烏提供龐大軍火支撐,顯示美國已表明立場,不急於俄烏和談,而要繼續支持戰爭擴大、惡化及長期化,朝著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甚至讓戰爭蔓延至俄羅斯本土,朝著推翻普京政權、重塑俄羅斯未來的路徑發展。美國則可繼續從中漁利,售賣武器及高昂能源,推進北約東擴,增加對歐洲的影響和控制。

美國有意打持久戰,但其盟友們會否跟隨?美國國內民眾及保守黨又會否支持?

王勇分析認為,歐洲方面,英國會配合美國,法德等西歐大國則希望結束戰爭,中東歐國家為獲得更多安全保障會選擇跟隨,加拿大及一些小國也會追隨從中獲利。至於美國國內,拜登此次請澤連斯基親赴國會演講的目的,便是為了趕在聖誕節前,推動一項包含450億美元援烏計劃的2023財年預算案通過。目前看來,這場表演非常有效,在“政治正確”下,料共和黨反對聲音會下降,民眾即使有反對聲浪亦難成氣候。

澤連斯基在美國國會演說中慷慨陳詞,信心十足,稱2023年將是戰爭轉折點,誓言將贏得勝利,永不投降。但他又強調,美國的援助不可或缺,烏方需要更多武器。

俄羅斯方面則強硬回應。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21日表示,澤連斯基訪美不會帶來任何好處,不認為俄烏有和談的機會,西方向烏供應武器將導致衝突加劇。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同日表示,俄軍人員規模應該由100萬擴大至150萬,俄總統普京則表明,莫斯科將繼續強化軍隊潛力及核武戰備。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副主席科薩喬夫22日表示,美國繼續向烏軍援,表明華盛頓正進一步卷入衝突。

王勇指出,美國盡管不開空頭支票,但對烏軍援均為防禦性武器,不願冒兩國核戰風險而盲目支持烏克蘭,只會根據戰局“走一步看一步”,不斷提供軍火,試探俄羅斯的反應。在俄羅斯方面,必定做出強硬反應,可能會提升核威懾水平,并對烏克蘭的基礎設施採取更多打擊行動。但以目前戰局推斷,核戰是俄羅斯最後的手段,且面臨國際孤立、遭北約核打擊的風險,最終俄方或被迫完全撤退,放棄在這場衝突當中所拿到的利益。

2023年的轉折點會是澤連斯基希望的勝利,還是俄羅斯希望的勝利?

王勇判斷,各方仍在博弈,很難判定2023年誰是贏家,但存在俄烏戰爭長期化的可能性。“目前情形不容樂觀,俄羅斯繼續打下去能力有限,但烏克蘭也很難打敗俄羅斯,將其徹底從烏東地區趕走,甚至收復克里米亞。因此雙方或令戰爭進一步擴大,而在國際社會壓力干預下,最終俄羅斯或孤注一擲,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及核戰。”

王勇直言,俄烏戰爭,實際上是一場俄羅斯與整個西方世界的衝突。不過,考慮到戰爭的破壞性,俄烏仍存在和談基礎,談判空間在於解決烏東四州何去何從、克里米亞地位歸屬、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這三個主要問題,關鍵看雙方能否妥協,在評估判斷後,以此為條件達成共識。

【編輯:李泺】

視頻

更 多
一張香港飛香港的機票 與180名學員友師空中暢游
她用一把剪刀 剪出“紙上香港”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百日慶 香港市民激動受訪:盈盈媽咪辛苦了
梁朝偉 黃仁勳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海南艦人氣超旺 現場市民直呼想上去參觀
潮汕僑商富甲天下的秘密 原來就藏在這個小村落中
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百度來香港了!將促進產教結合 培養本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