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室溫超導論文再遭《自然》撤稿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1月9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刊發撤稿聲明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蘭加·迪亞斯研究團隊今年3月發表的關於一種含鑥、氫、氮的材料可在室溫環境表現出超導性能的論文已被撤回。這是該團隊的室溫超導研究論文第二次被《自然》撤稿。 迪亞斯團隊在英國《自然》雜志網站發表室溫超導研究論文。《自然》官網截圖 據新華社引述《自然》雜誌網站報道,羅切斯特大學向《自然》雜誌確認,該校已經由外部專家對迪亞斯工作的完整性展開調查。 迪亞斯研究團隊在今年3月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宣布,已實現全球科學界追求多年的“室溫超導”。3月8日,迪亞斯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研發出一種含鑥、氫、氮的材料,在約20.6攝氏度的室溫和10千巴(相當於標準大氣壓的1萬倍)的壓力下表現出超導性能。 《自然》雜誌刊發的撤稿說明指出,應論文作者中8名合著者要求,這篇論文已被撤回。這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篇已發表的論文沒有準確反映所研究材料的來源、所使用的實驗測定方法和所應用的數據處理依據。上述作者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問題破壞了已發表論文的完整性。不過,包括迪亞斯在內的其他3名作者“尚未表明是否同意這一撤回”。 此外,《自然》雜誌還對論文中電阻數據的可靠性問題單獨提出了關切。《自然》雜誌調查後得出結論認為,“(電阻數據可靠性)這方面的擔憂是可信的、必要的,且并未得到解決”。 2020年10月,迪亞斯等人曾在《自然》雜誌報告,一種含碳、硫、氫的化合物在15攝氏度下表現出超導性能,成為電阻為零的超導體,但2022年9月,《自然》雜誌編輯部因這一論文實驗數據遭質疑等原因撤掉了這篇論文。今年8月,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也因“明顯的數據造假”撤回了迪亞斯等人於2021年發表在該刊物上的論文。 【編輯:梅婉潼】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