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個關鍵詞看美新政府滿月香港新聞網2月20日電 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20日“滿月”。據新華社報道,過去一個月,他在內政外交方面頻頻發力,通過簽署行政令、清除“不忠誠”官員、通過政府效率部“整改”和社交媒體發帖宣傳等手段,強勢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張。裁員風暴驟起,美國聯邦政府雇員人人自危;移民危機升級,拉美各國深刻感受鄰人不親;覬覦他國領土,特朗普擴張言論頻遭回懟;揚言“接管”加沙,世界反對譴責聲浪四起;美俄互動頻繁,跨大西洋夥伴關係遭遇“寒流”;高舉“關稅大棒”,全球貿易陰霾密佈。 政府裁員 特朗普政府強力推進聯邦政府雇員大規模裁減工作,一方面向聯邦雇員提供“買斷”計劃推動其主動辭職,另一方面解雇試用期員工。美國媒體統計顯示,已有超過萬名聯邦雇員被解雇,另有約7.5萬人參與“買斷”計劃。 裁員由埃隆·馬斯克主持的政府效率部負責推進。美國全國聯邦雇員聯合會近期發表聲明說,這樣做是低效且殘酷的,解雇數以萬計的聯邦雇員給公共服務帶來巨大壓力,大大降低美國安全程度。 驅逐移民 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第一資本體育館,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其簽署的行政令。新華社圖片 特朗普簽署多項行政令,宣布南部邊境進入緊急狀態,全面制止非法移民入境,宣布將廢除非法移民或合法臨時居留者在美出生子女的“出生公民權”。他還宣布在古巴關塔那摩美國海軍基地擴建已有的非法移民收容中心。為在移民等問題上向拉美國家施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將巴拿馬、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多米尼加作為其上任首訪的目的地。 面對美國大規模遣返非法移民,美洲玻利瓦爾聯盟指出,美國在拉美肆意發動經濟戰爭、強加封鎖制裁、實施掠奪政策,是該地區出現移民現象的罪魁禍首。 加征關稅 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前三大貿易夥伴墨西哥、加拿大、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2月13日,特朗普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個外國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2月18日,特朗普稱,美國將對進口汽車征收25%左右的關稅。針對藥品和芯片等產品的進口關稅也將初步定在25%左右,并將在一年內“大幅提高”。 國際社會和業界認為,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美方單邊、任意地對貿易夥伴加征或威脅加征關稅,給全球帶來“關稅衝擊”。美方單邊主義做法公然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加劇了經濟不確定性,擾亂了全球貿易,甚至可能顛覆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2月14日,在洪都拉斯西北部城市聖佩德羅蘇拉的拉蒙·比列達·莫拉萊斯機場,返鄉移民走下飛機。新華社發 第51個州 特朗普多次表示,希望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而且其態度是“認真的”。他還提出要控制巴拿馬運河和丹麥的自治領地格陵蘭島,且不排除為此采取“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此外,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說:“(就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討論永遠不會展開。”巴拿馬總統穆利諾表示,巴拿馬運河將永遠留在巴拿馬人手中。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說,“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得到尊重”。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多次表明反對立場,指出“墨西哥灣”這一名稱早已獲得聯合國承認。 接管加沙 特朗普先後提出“清空”加沙地帶及美國予以“接管”的言論。他還說,不排除向加沙地帶部署美國軍隊,“如果有必要,我們會這麼做”。 美國伊斯蘭關係委員會發表聲明說,如果巴勒斯坦人被強行驅逐出加沙,這一“反人類罪行”將引發廣泛衝突,給國際法“釘上最後一顆釘子”,并摧毀美國所剩無幾的國際形象。美國《紐約時報》評論,特朗普的提議讓人想起西方大國重新繪製中東版圖并隨意遷移人口的霸權時代,此舉“重新打開了地緣政治的潘多拉魔盒”。 2月9日,在加沙地帶內察裡姆走廊附近,巴勒斯坦人經過建築廢墟。新華社發 美俄談判 2月12日,特朗普先後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特朗普表示,美俄雙方同意就結束俄烏衝突進行“緊密合作”,派遣各自團隊“立即開始談判”。2月18日,美國和俄羅斯代表團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會談,就恢復雙方外交使團正常運作和結束俄烏衝突等達成共識。澤連斯基表示,美俄“在沙特的會談令人吃驚”,“談判不應該在我們背後進行”。 2月18日,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他“可能”在2月底前同普京會面。他稱“完全不反對”歐洲國家向烏克蘭派駐維和部隊,但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派一兵一卒,“因為我們(距烏克蘭)很遠”。 美歐裂痕 2月14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安會上發表講話,就民主、移民等問題抨擊歐洲。萬斯聲稱,歐洲當前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其內部,“歐洲正逐漸背離它一些最根本的價值觀”。他對德國移民政策提出批評,點名批評歐盟委員會、瑞典以及美國“非常親密的朋友”英國。 萬斯這番指責招致歐洲領導人強烈反彈。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德國不會接受外來者干涉。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說,萬斯的演講試圖挑起與歐洲的爭端。法國外長巴羅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沒有人有義務採用我們的模式,但也沒有人能將自己的模式強加給歐洲。” 削減援助 1月20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美國所有對外援助暫停90天,以評估項目是否有效、是否與本屆政府對外政策保持一致。1月24日,特朗普政府下令立即暫停美國務院現有絕大多數對外援助項目,其中包括多個發展援助項目。 作為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大部分對外非軍事援助的專職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署成為特朗普政府重點整改目標。特朗普稱,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資金使用存在“太多的欺詐”,并提出“關掉它!”據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目標是把美國國際開發署全球雇員規模由超過1萬人削減至不足300人,削減比例達97%。 接連退群 2024年12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世衛組織總部出席年度新聞發佈會并講話。新華社圖片 1月20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并要求暫停向世衛組織提供任何來自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持和資源。同日,特朗普宣布美國將再次退出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2月4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要求繼續停止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提供支持,并評估美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參與情況。 特朗普政府接連“退群”遭到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2月12日,歐洲議會多名議員批評美國接連退出國際組織的做法給世界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完) 【編輯:淩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