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心繫緬甸災情?美國國際開發署前官員談國際救援,三句話不離中國

分享到:
2025-04-03 15:1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3日電 (編輯 李雪萍)“其中一支最引人注目的救援隊伍來自中國。今天早上,中國救援人員從(緬甸震區)廢墟中救出了一名兒童。”當地時間1日,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報道美國在緬甸救災中表現遲緩時,再度將近日成功解救多名倖存者的中國救援隊伍拉出來比較。

在中國救援人員夜以繼日尋找生還者之際,接受PBS採訪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前官員克里斯•米利根(Chris Milligan)仍不忘進行政治操弄,聲稱若美國放棄人道主義援助,中國等其他國家將“趁虛而入”。

緬甸3月28日發生強震後,國際社會紛紛響應馳援。首先抵緬的中國救援隊趕到受災最嚴重的曼德勒省并火速開展救援工作,其他中國救援隊伍也緊隨其後,截止2日成功救出了9名倖存者。此外,中國政府首批人道主義救災物資已於3月31日運抵緬甸,中國駐緬甸大使馬珈表示,後續物資也會很快運到。

而將中國馳援緬甸一幕幕看在眼裡的美國媒體和政界人士,似乎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當地時間1日,PBS在報道緬甸災情時注意到,中國救援人員從廢墟中救出了一名受困兒童,一名災民對中國救援隊伍表達了感激。

報道隨後將鏡頭轉到在此次救災表現遲緩的美國。特朗普政府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署以及對外援助項目,被美國輿論認為是此次救援行動滯後的原因。不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3月31日對此予以否認,并指緊急救援小組正前往災區。

美國國際開發署負責緬甸事務的前官員米利根接受PBS採訪時表示,美國雖然派出了緊急救援小組,但與以往的規模和標準相差甚遠。根據他的說法,這個小組僅有3名成員。

“我對這三位人道主義顧問心存敬意,但他們并非當前所需的各領域特定技術專家。”他說道,“這并不能取代由200人組成的災害救援應對小組。”

PBS主持人尼克•希夫林(Nick Schifrin)提到,來自美國國會的消息指,原本用於運送搜救隊和搜救犬的運輸合同已被終止,一名美國國際開發署前雇員也證實,一些本可由地區辦事處在諸如緬甸地震這類緊急狀況中啟動的項目也被削減。

米利根稱,除了上述項目被削減,美國國內的相關項目也未能幸免,因此難以有效應對緬甸的災情,而且美國國際開發署在當地建立的人際關係也已經不復存在。

隨後,希夫林將話題引到正在緬甸開展搜救行動的中國救援隊伍身上。他問道:“在我們剛剛的報道中可以看到,中國救援人員從廢墟中救出了被困者。你對此有何看法?”

米利根先是表示,美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是因為美國是“仁慈之國”,并且是基於現實需求去做的。但他承認,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能够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回報”,包括展示美國價值觀、創造善意、加強夥伴關係以及支撐起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接著,他操起“中國威脅論”的論調炒作稱:“我們若放棄人道主義援助,就會造成政治真空,中國等其他國家將趁虛而入,以謀取自身利益。”

米利根甚至表示,如果沒有美國國際開發署,這個世界將變得“不那麼穩定和自由、充滿衝突”,并且“中國會成為全球領導者”。

自緬甸強震發生以來,類似的論調和比較在美國層出不窮。據《紐約時報》當地時間2日報道,美國六名民主黨參議員當天致信特朗普政府,批評其大幅削減對外援助以及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導致應對緬甸災情不力。

他們在信中稱,特朗普政府正向世界各國發出信號,即美國的對手比美國更可靠、更值得信賴。(完)

本文為香港新聞網編譯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李雪萍】

視頻

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