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欲重返印太,澳前高官:影響在華賣豪車也要搞英國政府16日宣布發布新版國防外交《綜合評估報告》,被形容為英國版的“轉向亞太”,當中除了提出在亞洲部署航母、繼續“抱緊”美國外,還27次提到中國,並視中國為英國經濟安全國家層面的“巨大威脅”。 英國《衛報》15日分析了英國新外交背後的考量,指出除了經濟、政治上的原因外,也事關地緣戰略。 比如,前澳大利亞外交部長、英國中右翼智庫“政策交流”董事會主席亞歷山大·唐納聲稱,中國試圖用“違背國際法趨勢的國際力量聲索南海主權”,英國必須抵制,哪怕“上海的賓利車銷量會減少”。 唐納是澳大利亞任期最久的外交部長,曾任澳大利亞駐英國高級專員。“政策交流”智庫曾出台《英國式的傾斜》報告,鼓吹印太地區的重要性。而唐納對這份報告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宣稱,接受印太地區成為新的全球地緣政治中心,關乎“英國在世界上的角色究竟有多重要”。 對於約翰遜政府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轉變,英國有批評者形容是“傲慢的帝國舊夢”,因為半個世紀來,英國的勢力範圍已撤出蘇伊士運河以東,原來的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英國對當地的影響力日漸式微。 而唐納等支持者指出計劃背後的經濟、政治原因:被排除出歐洲單一市場後,英國需要發展新的貿易路線;德國、法國也紛紛出台了各自的印太戰略。英國不希望偏安一隅,對印太地區這個未來的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地緣政治中心“插不上話”。 唐納聲稱,中國的掘起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話題”。為了維護所謂“英國書寫的二戰後秩序”,英國必須抵制中國“試圖用違背國際法趨勢的國際力量聲索南海主權”的做法,全然無視南海問題的歷史經緯與中方的立場。“或許英國在上海的賓利車銷量會減少,但都是小事。因為這事關戰爭與和平。”他說。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羅伊·梅德卡夫認為,英國還有一個台面下沒公開的理由,即聯合海洋民主國家制衡中國、維護現有海上秩序。美國政府牽頭炒作的印太概念“就是(吹響)集結號”。 但他也承認,考慮到曾經的殖民歷史,英國對印太的外交轉向很容易被該地區解讀成重演“炮艦外交”。 近日,英國計劃將海軍唯一一艘航母“伊麗莎白號”部署到印太地區的消息引發關註。中國駐英國使館臨時代辦楊曉光對英媒表示,中國老百姓對此普遍反感和反對。希望英國及其他域外國家的所作所為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而不是相反。 英國海軍上將托尼·拉達金上個月公開宣布,英國重新成擁有為航母打擊力量的國家,但並未明確提到航母艦隊是否會經過南海。他還稱:“英國海軍所到之處,貿易就接踵而至。貿易所及之處,海軍也不會缺席。” 而前英國國防部發言人湯姆·夏普預測,如果編隊真的進入南海,肯定會面對中國的“迎接”,比如戰鬥機飛躍航母上空,雙方通過無線電喊話進行“貓捉老鼠遊戲”等。英媒甚至猜測,航母可能會遭到中國的網絡攻擊。 在《綜合評估報告》中,英國政府計劃在亞洲常態部署航母,以展示存在。不過,“伊麗莎白號”自服役以來事故不斷,最嚴重的一次曾出現艦內漏入200噸海水,水兵險些溺亡。 而給這艘航母“安家”也令英國人頭痛。《衛報》提到,英國在印太地區可用的軍事設施寥寥無幾,目前正在翻修位於阿拉伯海沿岸的阿曼港口杜科姆(Duqm),考慮作為航母母港。而這樣的部署“遠遠談不上一支有影響力的海軍”。 英國國內也有聲音擔心,加入由美國主導、以軍事上遏制中國為主的努力,將令英國面臨同中國貿易“脫鉤”的風險。喬治城大學外交學教授阿納托爾·利文(Anatol Lieven)認為,這是相當於“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戰略錯誤。 英國首相約翰遜的親弟、前英國商務部與教育部國務大臣喬·約翰遜也強調對華關系的重要性。他直言,經濟上與中國脫鉤是“瘋狂的”,保守黨內“正把反華當成新的疑歐論”。如果英國在“脫歐”後繼續“脫中”,將會令“全球英國”的概念淪為“一架兩個引擎同時熄火的飛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