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香港外賣員帶“毒”送餐 揭服務行業防疫隱患

分享到:
2022-01-15 15:27 |

【字號:

香港中通社1月15日電 香港食肆疫下經歷“禁”到“解禁”的多次反復,外賣行業需求擴大,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同時,也帶來疫情新的傳播風險和挑戰。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14日,一名兼職外賣員確診,感染源頭暫未知,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過去兩年有數宗外賣員確診案例。2020年,一名染疫外賣員先後傳染給丈夫及兒子,丈夫染疫去世後才發現確診新冠。

雖然疫情至今未發現外賣員引發的傳播鏈,但此行業的傳播能力不容小覷。

有外賣界企業指,疫情暴發後香港登記外賣送餐員人數急增,較疫情前增加1.5倍,兼職人數也顯著攀升。而香港外賣員平均每天送26單左右,代表如一名外賣員確診,在不注意防範情況下,可造成26個家庭或群體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4月指出,新冠病毒可在紙品表面逗留24小時,而在塑膠表面至少可停留72小時。所以觸碰過外賣食物包裝後的手,若隨即接觸眼、口、鼻,便隨時有可能感染。

香江智匯會長周伯展醫生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說,此次确诊外賣員為輕症,不必過度恐慌。但外賣員經常有不正確佩戴口罩行為,呼籲為自身及他人安全,外卖员应自觉做好防护措施。

而香港特區政府在外賣員監管方面做的並不到位。政府要求養老院、醫護人員、機場地勤、碼頭從業人員等定期檢測,碼頭從業人員更是3天檢一次。而餐廳從業人員卻14天檢一次,並不頻繁。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外賣員,甚至未被納入強檢範圍。

对此,周伯展表示,政府現行措施缺少危機感的體現。他说,防止第五波疫情持續擴散,應對高危從業人員持續、多次核酸檢測,并督促其打疫苗。

不過,他亦指出,相對堂食而言,外賣仍是較安全的方式。

不僅外賣員行業存在防疫隱患,快遞員、保潔等服務業亦是高危行業。他們流動性強、接觸面廣、接觸人員繁雜,一不注意就可能引爆疫情“火山口”。

“打好疫情狙擊戰不光需要民眾自覺,也需要政府政策的完善。”周伯展稱,政府需盡快查缺補漏,消除潛在防疫漏洞,各服務行業人員也需自覺增加防疫意識,不要成为香港内防扩散的缺口。(張明臻 李子琦)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