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國台辦:遺憾“灣灣”昵稱被故意污名化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1月26日電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針對“灣灣”一詞在台灣某票選中被選為“最不可接受詞彙”,發言人朱鳳蓮指出,票選居心不良,很有誤導性。兩岸民眾由於生活環境和流行文化不同,在一些習慣用語上存在差異,這是很自然的現象。“灣灣”是很多大陸民眾對台灣民眾的昵稱,遺憾的是在台灣卻被一部分人故意污名化了。
她強調,隨著兩岸交流漸趨緊密,相信人為製造的藩籬漸被拆除,兩岸民眾越來越能讀懂對方的用語習慣,越來越了解不同用語背後的故事。兩岸民眾都要提高警惕,絕不被民進黨當局、綠營網軍和特定媒體帶亂節奏、帶偏方向,加深誤解和偏見。 民進黨當局2021年通過所謂“國家語言發展法”,從2022學年起,將閩南語、客家話、台灣少數民族語言等“本土語言”列入中小學生必修課。朱鳳蓮對此表示,民進黨當局蓄意將台灣民眾使用的方言、少數民族語言、普通話劃分為所謂“本土”和“外來”,包藏著他們處心積慮“去中國化”的禍心。 她指出,事實上,台灣地區的閩南語、客家話都是漢語方言,是漢語在長期歷史中形成的地域性分支或變體,由福建、廣東地區先民帶到台灣地區。至於少數民族語言,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台灣地區的少數民族與大陸很多地方的少數民族一樣,有自己的語言,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朱鳳蓮表示,任何人企圖利用語言作為工具,改變深植於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認同,是不可能得逞的。(完)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