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香港議員倡建港版“方艙醫院”增加救治容量

分享到:
2022-02-18 18:32 |

【字號:

  香港中通社2月18日電 (記者 王豐鈴)寒流襲來,疫下香港再添冷雨。18日,香港公立醫院急診室外,仍有多名新冠患者在寒風中等候入院。香港立法會議員洪雯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應首先增加救治容量,倡建港版“方艙醫院”。

  洪雯指,奧密克戎襲港前,港版“動態清零”確實有效,但新變種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實在太快,當前發展態勢下,就算透過檢測找出全部密切接觸者,也無能力全部將其隔離。因此第一步應增加救治容量,對輕症、重症能收盡收。

  她又指,當前嚴峻形勢下,基層抗疫面對更大風險和壓力。基層家庭住房,往往沒有給房間配獨立廁所,若輕症確診者回家隔離,一人確診便全家感染;公立醫院爆滿下,基層亦根本無力負擔私家醫院的天價治療費。

  “內地的‘動態清零’是全球典範,但除了內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完全複製,包括香港。”洪雯分析指,內地擁有一套廣泛完善的社區管理體系,動員、管理、監管能力極強,居民亦積極配合,但這些要素,香港很難複製。“必須多方向應對。”

  洪雯建議,香港可考慮對未感染的老人兒童“反向隔離”;對適合接種的市民,推行強制性疫苗注射,以減低重症死亡幾率。

  洪雯還提到,目前有大量持有效簽證的在港人士,這一群體若不幸感染新冠疫情,無法享受香港醫療系統補貼,即使住公立醫院,也要承擔高額治療費。從人性角度、整體防疫大局來看,都應為其提供與本地人持平的醫療援助。(完)

視頻

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