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盧寵茂:香港方艙建成前建議啟用社區場所收治患者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2月21日電 (記者 王豐鈴)香港民間智庫團結香港基金21日舉辦線上防疫抗疫論壇。論壇上,針對新冠確診者隔離及收治超負荷問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建議,啟用社區會堂、室內體育館、學校禮堂,並用私家醫院做定點收治醫院。
盧寵茂直言,香港住屋狹小,更有確診者住劏房、籠屋,極易感染同住者,亦有確診者獨自在家無人照顧,香港的居家隔離若做不到“足不出戶、服務上門”,便是“居家躺平”、任由社區擴散。當前確診人數激增,無須等方艙全建成,可先啟用社區場所及私家醫院。 盧寵茂認為,目前香港日增確診數字不準,因政府機構每日複檢能力有限,導致數字出現滯後,若大規模檢測,確診數字絕對會超10萬人。此外,他亦對7間定點診所表示顧慮,指輕症病人外出去診所,或加大公共交通乘客及路人感染風險。 不少人談“封城”色變,盧寵茂舉例,英國亦曾3次頒布舉國居家令、全境封鎖,可謂“封國”,惟後來“清零”失敗,才轉為“與病毒共存”。內地城市武漢僅封76日便重開,市民早已恢復日常生活,復工復產,恢復商業活動,比香港自由得多,因此“長痛不如短痛”,須盡快行動。 盧寵茂又分享內地“動態清零”概念及在內地抗疫的經驗,指“動態清零”是要靠追蹤早發現、靠核酸檢測早診斷、靠入院或方艙或封區早隔離、靠入院早治療。醫院亦必須全院三級防控,保護醫護、設置發熱門診,並將核酸篩查能力提升至每日5000至8000次,設置隔離病房,確保入院感染為零。 他認為,臨近深圳、澳門防疫成功,均是好的例子,香港應向其學習,找自身原因,不能“難做就不做”,若方向正確、有決心、執行力,定能給市民帶來曙光。 他建議,特區政府須堅守“動態清零”理念,多做協調;醫護界應配合政府抗疫,盡早控制當前形勢;而“普通市民躺在家,不出門,就是對香港做最大的貢獻。” 盧寵茂重申,當前全球新冠仍大流行,新增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且新冠非流感,新變種BA.2病徵或更嚴重,亦不排除出現更大破壞力的變種病毒,抗疫未見曙光,香港萬不可放鬆。(完)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