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專訪:有多用情就有多熱愛——林天行的筆墨深處

分享到:
2022-11-15 12:59 |

【字號:

  香港中通社11月15日電(記者 徐嘉儀)“美學與文學,都離不開一個情字。”專注於彩墨畫創作的當代藝術家、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談情、論藝。而他對藝術的情,是純粹而濃烈的。

  11月16日,首屆國際文藝交流盛會“藝文香港”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在這場中外文化交流的藝術盛宴中,林天行是唯一一位香港藝術家代表參展。他為此準備了今年的新畫作——《新界日出》,展現出新界獨特的鄉郊景象。

  書畫皆圍繞情而生。自小飽讀詩書的林天行,從《詩經》到唐詩宋詞,信手拈來。林天行認為,所有驚世之作都是在情動於中、忘我時創作,畫更是如此。

香港中通社圖片

  林天行對傳統中國畫造詣深厚,他向記者展示展子虔、倪瓚、齊白石等人的傳世畫作,分析山水畫的構圖、皴法、留白,甚至連畫中山石肌理也細緻地放大欣賞,不禁令人沉醉其中。他說,審美是一種無言的,對生活的昇華。

  研習山水畫多年的林天行,沒有完全依隨傳統。在他看來,藝術的可貴之處,是形成不一樣的風格,可以欣賞傳統畫,卻沒有必要去模仿。“所有畫都一模一樣就沒意思了。”

  林天行喜歡天馬行空,大膽探索。他畫的荷花千變萬化,有純白的荷,呈現其高雅;亦有斑斕的荷,表現盛放之時的強勁生命力。

  中國傳統水墨畫講究線條之美,而西方畫則常用大面積色塊表達主題,具有衝擊力,與現代都市題材相吻合。林天行熱愛香港,香港是其畫作的重要素材。如何理解這座城市、如何表現自己熟悉的生活,這位藝術家有獨特的視角。

  林天行認為,香港是個五光十色的國際大都會,包羅萬有,宜用豐富的色彩來表現。他筆下的香港,是緊張、動感、充滿生機的,他將中國筆墨與西方色彩相結合,在創新中傳承,形成強烈鮮明的風格,開拓了水墨重彩的當代視野。

  2019年,香港經歷黑暴亂象;2020年初,香港受新冠病毒衝擊。林天行開始畫菖蒲,菖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防疫驅邪的靈草,他希望藉此鼓勵香港走出困境。“畫每一幅菖蒲的時候心情都不一樣,有憤怒的、無奈的,但都是有希望、有曙光的。”

  今年,他畫了《港珠澳大橋》。不同於常見的橋的橫向畫法,港珠澳大橋在畫裏是一條垂直的直線,周圍圍繞著彩色的雲。林天行以俯瞰的角度描繪港珠澳大橋的宏偉力量,他說,港珠澳大橋不只是交通橋,更是連接大灣區的橋樑。畫作象徵香港是自由、直通的港口,也象征內地與香港的密切往來。

  自古文人墨客好酒,將喜怒哀樂傾倒於酒中,飲酒作詩,情愈真愈濃。林天行形容酒後作畫是“靈感噴發”,更成就另一番超脫境界。



  林天行憶述一次酒宴後已是深夜,他行至家附近,眼前寂靜的村景朦朧一片,“回到家就拿起畫筆,把當時的感覺畫了出來,畫完把剩下的墨水都倒在中間,倒頭就睡。”這種隨性潑墨的行為藝術,盡顯真性情。

  多年來醉心創作,令林天行最深刻的莫過於早年遠赴西藏寫生,因高原反應險些為藝術獻出生命。“很驚險,但讓我重新選一次,我還是會去西藏。”他其後確實又再到西藏。

  他向記者展示其中一幅畫,畫的是高處的寺廟中有三位僧侶,拿著佛珠談話,林天行沒有畫寺廟外長長的階梯,而是以獨特的構圖和大面積留白,體現寺廟的超然意境,佛道意味躍然畫中。

  林天行在1984年移居香港,見證香港回歸前後的美術發展。他認為,香港美術教育沒有得到重視,在香港從事藝術行業“不能當飯吃”。對香港藝術環境頗為悲觀的林天行,卻扎根在此30多年。他說,香港是全世界華人幸福感最強的地方,這裡多元、自由。

  得到一些,就要捨去一些,但他有堅定的信念:“無論在哪,我都要當畫家。”

  香港詩人萍兒這樣評價林天行:“成為畫家是才華橫溢的林天行的必然之路。讓光陰的餘韻在香港的深處扎根,單純濃烈地活著。”(完)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